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5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511篇
口腔科学   98篇
临床医学   396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012篇
预防医学   153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781篇
  4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和成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 213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孩子自我报告和父母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位数均为120.00 min。孩子年龄越大、具有更强的享乐和社交动机的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更长(β值分别为0.12,0.11,0.09,P值均 < 0.01);父母更多地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并知晓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孩子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自我表现手机使用动机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长(β值分别为-0.06,-0.03,-0.04,-0.16,P值均 < 0.05)。年龄更大的孩子手机成瘾水平更低(β=-0.04,P < 0.05);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知晓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手机成瘾程度(β值分别为-0.09,-0.14,P值均 < 0.01);有更强的工具性手机使用动机的孩子手机成瘾程度更低(β=-0.22,P < 0.01);与手机相关的父母监控、自我表现和享乐手机使用动机与儿童青少年手机成瘾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03,0.2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成瘾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手机使用动机;家庭教育应帮助父母培养沟通、知晓等积极教养行为,以减少不当手机使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索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在受校园欺凌与抑郁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及CES - D抑郁量表,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4 19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控制人口学等变量后,受校园欺凌、网络成瘾、睡眠时长对抑郁均有预测作用(r = 0.283,P<0.01;r = 0.331,P<0.01;r = - 0.184,P<0.01)。路径分析表明,网络成瘾在受校园欺凌和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在受校园欺凌和青少年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受校园欺凌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还通过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可通过减少青少年网络使用和提高睡眠时长来降低受校园欺凌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其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6人)与观察组(67人),对照组给予抑制控制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手机依赖程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手机使用时间、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抑制冲突效应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37.11±5.01)分,低于对照组的(41.25±6.33)分;观察组手机使用时间(2.72±0.71)h,低于对照组的(3.37±0.55)h;观察组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88.79±5.66)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76.63±3.97)分,高于对照组的(81.14±4.79)分、(71.75±4.55)分;观察组抑制冲突效应量(40.35±10.22)ms,低于对照组的(45.14±5.6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分与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7、-0.453,P<0.01),与冲突抑制效应量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手机依赖直接影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可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提升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及心理韧性,改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对曲马多治疗慢性疼痛进行临床观察与评估。方法 39例中度或以上慢性疼痛患者服用曲马多,观察4周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39例疼痛患者经曲马多治疗后完全缓解为20例,明显缓解为12例;中度缓解为4例; 轻度缓解为2例,未缓解为1例。结论 曲马多具有阿片受体的激动作用和间接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加强疼痛下行抑制通路在内的双重作用机制,对慢性疼痛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解除海洛因成瘾患者的毒瘾。方法:血磁治疗,辅以中药和人工冬眠治疗。结果:250例接受治疗患者的躯体和心理依赖均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98%。结论:血磁疗法是海洛因成瘾患者进行戒毒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明尼苏达大学抗议者被捕1999年 9月 ,一位名叫MATTBULLARD的动物保护者为抗议用灵长类动物进行药物成瘾研究 ,将自己悬挂于明尼苏达大学MOOSTOWER上长达 5天。 2 0 0 0年 5月 15日 ,BULLARD以非法入侵罪受到指控 ,被法院判处 6 0天监禁 ,如果他接受处罚 ,可改为 44天监禁 ,缓期 1年执行。处罚内容是从此远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设施 ,并完成 16小时的社区服务 ,以补偿大学和消防队营救他所花费的成本。 生命科学院遭纵火犯袭击2 0 0 0年 5月 15日 ,英国动物权利保护组织成员放火烧毁了Huntingdon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采取团体认知治疗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负性情绪以及冲动性方面的差异变化,探索团体治疗网络成瘾的效果。  方法  将招募的贵阳某高校33名网络成瘾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16名)和对照组(17名),在干预前后进行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UPPSP冲动行为量表的测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检测两组被试在干预前后与冲动抑制功能相关的脑电成分差异。  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两次网络成瘾、焦虑、抑郁及冲动性的得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后测N1波幅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3.32,-3.19,P值均<0.05),N2、P3的波幅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得分下降(t值分别为2.20,2.45,P值均<0.05);消极紧迫感及积极紧迫感得分下降(t值分别为3.84,3.44,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N1波幅的反应任务(GO)和停止任务(STOP)均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3.08,-2.72,P值均<0.05),N2、P3的STOP均低于前测(t值分别为2.10,2.07,P值均<0.05)。  结论  团体认知治疗可以改善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降低冲动性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冲动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68.
洪露  李惠萍  陈娟娟 《中国校医》2021,35(4):244-247
目的 探讨大学本科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注意偏向的关系以及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某高校本科生47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大学生手机成瘾总分为(41.18±12.20)分,心理健康总分为(13.88±11.43)分,正性注意偏向总分(42.81±8.69)分,负性注意偏向总分为(29.81±8.22)分。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负性注意偏向均呈正相关(r=0.453,P<0.01;r=0.404,P<0.01);心理健康与正性注意偏向呈负相关(r=-0.318,P<0.01),与负性注意偏向呈正相关(r=0.567,P<0.01)。结论 大学生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中起到中介作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机成瘾量表在大学生手机成瘾测量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合肥市3所本科高校的1004名大学生,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智能手机依赖量表(SAS)、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AS-SV)同时进行手机成瘾倾向的测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的测量,对122位学生在首次测评两周后进行重测。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三个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用符合率和Kappa系数衡量手机成瘾判定结果的一致性;用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手机成瘾与大学生基本特征、相关因素的关联分析。结果 MPAI与SAS、MPAI与SAS-SV、SAS与SAS-SV得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74、0.95(P<0.010)。MPAI与SAS-SV判定手机成瘾结果的符合率为64.6%,Kappa值为0.32(P<0.001)。t检验显示,性别、专业属性与量表得分之间,三个量表结果一致;方差分析显示年级与量表得分之间,SAS与MPAI、SAS-SV的结果不一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专业属性与手机成瘾之间,MPAI、SAS-SV结果一致;睡眠与手机成瘾之间,MPAI、SAS-SV结果不一致。结论 三种量表的信效度均较好;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较高,但MPAI和SAS-SV判定手机成瘾的一致性较差;在手机成瘾相关因素分析上,量表间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成都市初中生网络成瘾流行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成都市8所中学随机抽取3607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3607名成都市初中生中174名学生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4.8%。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学习压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学习压力、抑郁和焦虑与网络成瘾呈正性相关,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负性相关(P<0.05,P<0.01)。结论成都市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处于低水平,社会支持低、抑郁和焦虑高的初中生网络成瘾风险更高,可通过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