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2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146篇
内科学   92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25篇
综合类   2271篇
预防医学   459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1041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39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软性食管扩张器在贲门失弛缓症治疗中的应用(附233例报告)陈培朴,陈皓,陈涛,王霞,高学新,谢元忠,张珂,张雷,何光武,孙洪勋笔者自1987年5月至1993年1月用自制的软性食管扩张器共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33例,包括曾行Heller手术后仍吞咽困...  相似文献   
32.
经腹部手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王春利,孙诠贲门失驰缓症手术治疗的方法繁多,但大多数学者均采用左胸途径,行Heller氏食管肌层纵行切开术,但术后常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作者于1987年4月至1992年10月对8例贲门失驰缓症病人...  相似文献   
33.
34.
从植物的蛋白质类成分中寻找新的药物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核糖体失活蛋白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蛋白质,通过干扰肿瘤细胞遗传信息链而诱导细胞凋亡;MAP30,PAP,GAP31等植物蛋白通过影响病毒DNA复制表达而显示出抗HIV病毒活性;多种植物蛋白还通过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免疫细胞功能,起到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此外,在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催化纤维蛋白原溶解等方面,植物蛋白也显示出明显的活性。展望了植物蛋白在新药开发上的相关研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5.
贲门失驰缓症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结果:20例患者共进行了31次球囊扩张,人均1.5次(其中12例扩张1次,5例扩张2次,3例扩张3次)。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返流。术后随访无症状期为3-13个月。结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属“痹”症范畴,多由风、寒、湿、热之邪侵犯机体,正气不足而致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南方地区因居住环境、雨量多气候,潮湿,不少患者发病后治疗不当或延期治疗,易继发“瘫痪”“风湿性心脏病”,常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精神,生活、经济负担。所以应做好风湿病防治宣传,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笔者使用师传良方专治风湿病取得显著效果,现将临床实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总病例32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4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28岁;病程最长46岁,最短8个月。2诊断依据2.1有风湿病史。2.2多发游走性肢…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经内镜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电子胃镜直视下,用美国Microvasive公司的Rihifex3.5cm气囊扩张器进行扩张治疗。结果:16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12例近期临床治愈,占75%,4例治疗有效,占25%;总治愈率和有效率为100%。8例患者扩张术后已超过6个月,随访无复发;其中2例已缓解14个月。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做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ransplanting spinal fetal neural stem cells (NSCs) into the peripheral nerve for delaying muscle denervation atrophy. Methods Spinal. fetal NSCs were separated from spinal cord of enceinte 10 to 12 days SD rats, cultured and purified. After three passages, the formed NSC spheres were blew into single cell suspension ( 106/μl×5 μl) and transplanted into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ransected tibial nerve. 5 μl of cell culture medium was injected into the distal tibial nerv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and 5 month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ibial nerve and the triceps suraes were harvested and identified with specific markers, by mean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to evaluate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ransplanted NSCs in the nerve, and to observe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s.Results Compare to the control group, atrophy of the triceps suraes muscle was less severe 3 and 5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Postsynaptic membrane was also better preserved in NSCs transplanted group. Five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new synapses (neuromuscular junction) formed in the denervated muscle.Conclusion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delay atrophy denervated muscles.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not only maintain the structure of postsynaptic membrane, but also form new synapse with the denervated muscle.  相似文献   
39.
失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微循环血管将发生明显的退化和重塑,不再保持正常状态时的空间分布规律,造成肌肉组织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不利于肌肉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促进肌萎缩的发生、发展.失神经骨骼肌收缩能力丧失、交感神经对血管支配障碍、神经营养性作用丧失及组织细胞学变化均对骨骼肌微循环血管的形态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该文就失神经骨骼肌微循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调脂宜从肝脾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在病机方面属“痰浊”、“血瘀”范畴,生理上与中医之膏脂相类似,属津液之范畴,肝脾功能的正常是血脂正常代谢的重要条件,脾“化”的相对不足是血脂代谢异常的根本原因;肝失疏泄是血脂代谢失常的重要因素,治疗的根本在于截断血脂失调的源头,或者扭转已有的病理趋势,使其不再发生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