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7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127篇
内科学   91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19篇
综合类   2244篇
预防医学   444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028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21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及气囊扩张的疗效。方法 :在内镜及X线监视下 ,用OTW气囊对 1 6例患者进行扩张 ,压力为 80~ 1 5 5kPa,维持 30s~1min ,反复 3~ 5次。对 7例患者在扩张前后使用瑞典产C—TD、PCPolyral压力测定仪作了下食管括约肌 (LES)压力、上食管括约肌 (UES)压力检测。结果 :1 6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可进半流食和普食。 7例患者治疗前LES压力 (7 4± 1 4)kPa,扩张治疗LES压力 (3 4± 0 5 2 )kPa ,扩张治疗后LES压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存在明显食管动力障碍 ,气囊扩张疗效显著 ,采用渐进式气囊扩张方法 ,可避免食管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103.
①目的观察营养支持疗法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的效果.②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病人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7)采用常规吸氧、抗生素、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n=29)在此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00g/L脂肪乳注射液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d.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③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6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uc=2.09,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0.3±4.2)d,对照组为(28.6±3.7)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7.82,P<0.05).④结论营养疗法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1990年 4月~ 2 0 0 0年 3月我们采用 Heller手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2 8例 ,在解除梗阻、预防胃食管反流及再狭窄方面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9例 ,女 19例 ;年龄 12~ 42岁 ,平均2 8.8岁 ;病程 2~ 11年。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地吞咽困难 ,14例有进餐时呕吐 ,6例有明显的反酸症状 ,8例伴有胸骨后吞咽痛 ,19例患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经吞钡食管造影检查确诊 ,X线征象表现为贲门部狭窄 ,胸段食管扩张 ,食管末端呈鸟嘴样或萝卜根样改变。其中 2 0例行胃镜检查 ,可见食管粘膜苍…  相似文献   
105.
提出了将“前-后实验”和“连续实验”两种催速失活的实验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可以较短的实验时间内,获得该催化剂比较全面、完整的活性衰退的信息。使用该评价方法,对ZSM-5分子筛催化剂AB-97催化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的失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缓和条件与苛刻条件下,催化剂的失活规律有所不同。在实验基础上,结合Monte-Carlo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机理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物在催化剂晶粒表面上吸附位置以及反应机理均不相同,同时证实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6.
贲门失弛缓症的经腹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疫立10名正常人和8名贲门癌患者作对照,对3组受试者进行经腹超声饮水试验,比较三者的超声表现;并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药物治疗、球囊扩张或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前后的超声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人饮水试验前食管腔及贲门口闭合,饮水时贲门迅速开放,水流快速通过。(2)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饮水试验前食管下段已经扩张;饮水时连续观察10min,贲门始终不弛张、水流不能通过者5例,贲门间断性张开、水流间继通过者3例;饮水试验后30min再检查时见全部患者的食管中仍滞留有水。(3)贲门癌患者饮水前表现为贲门环增大、贲门壁增厚,食管未扩张;饮水时水流通过贲门较缓慢。结论:经超声检查因只需饮水量水而易为患者接受;而且它通过显示贲门环的大小、贲门壁厚度以及饮水时水流通过贲门的状态,而达到迅捷、可靠地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故也是合适的治疗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7.
108.
【摘要】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17例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男3例,女14例;年龄55~81岁(67.8±6.3岁);随访时间13~39个月(25.9±7.6个月)。在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X线片测量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腰椎侧凸Cobb角、C7铅垂线-骶骨中垂线距离(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脊柱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躯干整体倾斜角(global tilt,GT)、GAP评分(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 score)、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记录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480min(327.4±85.4min),出血量50~1100ml(504.7±275.1ml),融合节段3~8个(3.8±1.2个)。1例患者术后左侧大腿外侧腹股沟区感觉减退,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后20d症状缓解;1例患者术中发生椎体终板骨折,调整融合器置入路径避开骨折部位,同时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随访未发现融合器进一步沉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侧凸Cobb角、C7PL-CSVL、TK、TLK、LL、LDI、GT、GAP评分、PT、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均获得改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ODI、JOA评分、腰部VAS和下肢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的症状,同时矫正脊柱三维畸形、重建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Myostatin在小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萎缩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晨昕  吴欣  刘梅  丁斐 《解剖学杂志》2006,29(2):146-149
目的:分析myostatin在腓肠肌失神经支配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肌萎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横断术制备小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失神经支配不同时段腓肠肌myosta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失神经前后肌肉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失神经支配1 d时,腓肠肌myostatin mRNA迅速上升,3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而相应蛋白水平逐渐增高,7 d达到高峰继而逐渐下降,至56 d时mRNA和蛋白水平仍略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腓肠肌失神经支配萎缩过程中myostatin的表达变化是一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压力改变及经腹改良Heller手术的疗效。方法:应用SGY-3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9例贲门失弛缓症术前及其中的7例术后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同时与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贲门失弛症患者的食管体部静息压和下括约肌静息压分别为8.72mmHg和48.17mmHg,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18mmHg和17.52mmHg,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食管体部均无原发性蠕动。结论:经腹改良Heller手术能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的吞咽困难,但不能恢复食管的蠕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