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52篇
  免费   1839篇
  国内免费   1285篇
耳鼻咽喉   375篇
儿科学   417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976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7644篇
内科学   7517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1313篇
特种医学   24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5319篇
综合类   15758篇
预防医学   2311篇
眼科学   172篇
药学   5738篇
  112篇
中国医学   2796篇
肿瘤学   353篇
  2024年   259篇
  2023年   1048篇
  2022年   907篇
  2021年   1130篇
  2020年   1202篇
  2019年   1136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1238篇
  2015年   1496篇
  2014年   2598篇
  2013年   2521篇
  2012年   3200篇
  2011年   3493篇
  2010年   3138篇
  2009年   3006篇
  2008年   3414篇
  2007年   3130篇
  2006年   2781篇
  2005年   2854篇
  2004年   2357篇
  2003年   2019篇
  2002年   1595篇
  2001年   1313篇
  2000年   1048篇
  1999年   824篇
  1998年   755篇
  1997年   685篇
  1996年   600篇
  1995年   492篇
  1994年   388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3~68岁,中位数45岁。C3~C5狭窄16例,C3~C6狭窄9例。发育型狭窄18例,退行性狭窄7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测定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评价颈髓功能,采用Odom评级标准评价整体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均增大(5.25°±3.05°,8.02°±3.13°,t=3.169,P=0.003;38.48°±13.60°,56.12°±12.90°,t=4.705,P=0.000),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和ODI均减小[(7.69±0.53)分,(3.14±0.21)分,t=39.906,P=0.000;(21.75±5.48)分,(10.13±2.12)分,t=9.888,P=0.000]。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1.51)分,(14.75±3.32)分,(16.53±3.52)分,(16.78±3.66)分,F=41.001,P=0.00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时,按照Odom评级标准评定,优12例、良10例、一般2例、差1例;疗效评定为差的1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背部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脊髓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髓功能,总体疗效较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27.
28.
29.
林小燕  邹宇  邓梦夏 《广东医学》2020,41(17):1814-1817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鼻腔狭窄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鼻腔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及技巧。结果 8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全部患儿顺利出院,术后半年拔管,随访至术后1年,无再狭窄,手术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采用儿童内镜设备、金属尿道扩张子、鼻科骨钻和等离子刀行鼻道成形术,术后留置鼻腔支撑架治疗先天性鼻腔狭窄安全有效,对婴儿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0.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替代内膜剥脱术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