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5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166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进行信效度考察以后对678名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文化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在地区主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年龄主效应上差异不显著;文化分离感和不和谐感在性别主效应上差异显著.2.文化疏离感及其两个子维度(文化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在年龄和地区,以及在年龄、地区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3.影响文化疏离感及其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被控感三个维度的主要变量是学生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而影响不和谐感的主要变量是性别.结论:小学前后居住地的改变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  相似文献   
12.
新兵训练后功能性闭经女兵的心身症状与激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人伍女兵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FHA)者与月经正常者激素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在某部队新人伍女兵98人接受了为期近4个月的体能训练之后,有54人出现闭经.其中闭经3个月以上者有35人(研究组)。训练后月经正常、在采血时月经周期处于第5~11天者有26人(对照组)。分别测定她们血清中的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ACTH、T_3、T_4的水平,并用SCL-90分别评定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FHA 者血清FSH 值为4.96±1.73 mIU/ml,LH 值为2.63±1.78 mIU/ml,E_2的值为7.23±5.37 pg/ml,对照组血清相应值为10.73±2.30mIU/ml、12.31±2.15mIU/ml、41.67±6.1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闭经组低于对照组。FHA 组SCL-90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及其他因子分大于2的比率分别为:51.4%、42.9%、48.6%、51.4%及37.1%;而对照组这5项分值大于2的比率分别为15.4%、15.4%、19.2%、21.3%及11.5%,两组间这5个因子大于2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闭经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诊断为FHA 的女兵与月经正常女兵的激素水平有差异,闭经组心身症状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期创伤焦虑障碍大学生接受人际心理治疗(IPT)的效果。方法 将某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发现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8例焦虑障碍大学生用抛币法随机分组,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治疗组实施IPT,在入组时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和抑郁症状清单评估。结果 治疗因素和时间因素分别对焦虑自评分、抑郁清单总分、大体功能分、心理不安全感分和心理弹性分存在主效应作用(F=7.407~295.961,P<0.05),且治疗因素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F=5.262~81.958,P<0.05)。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后抑郁清单总分减少值、焦虑自评分减少值、大体功能分增加值分别与治疗后心理不安全感减少值、心理弹性分增加值呈正相关(r=0.456~0.894,P<0.05)。结论 IPT能够改善48名儿童期创伤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社会功能,病情的改善程度与患者心理不安全感的减轻和心理复原力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父母养育方式对民族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技校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已有报导[1] ,现报告民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际信任的影响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以广西某民族学院 15 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壮族97人 ,汉族 5 3人 ,男 117人 ,女 33人 ,平均年龄 (2 1.5±1.35 )岁 ,两性学生年龄无显著差异。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采集 ,要求被试者填写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 [2 ] 与信任他人问卷 (TIPS) [3 ] 。TIPS包括 (1)一般而言你是认为多数人值得信任还是与人相处特别小心 (A因子 ) ;(2 )你认为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乐于助人还是只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社会心态量表(SMS)进行中文版修订,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690名大学生初测,进行SMS条目分析、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正式调查抽取1179名大学生对SM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受测者同时完成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一般归属感量表(GBS)检验效标关联效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不安全感、亲社会性、竞争性、归属感、性倾向、游戏性6个因子,修订后49个条目S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5.8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4.10,CFI=0.95,TLI=0.93,GFI=0.95,AGFI=0.93,NFI=0.93,IFI=0.95,RMSEA=0.05,SRMR=0.05),再次修订后48个条目S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7.30%;中文修订版SMS各指标与效标得分的相关系数0.11~0.69(P<0.001); 6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0.65~0.89,分半信度0.64~0.90。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SM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显示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广东省中医院的人际沟通,以及群体内聚力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了管理者的人际沟通、组织内聚力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探讨在综合医院,加强员工的凝聚力,挖掘内部潜力,期望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管理改善方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改善组织沟通,增强组织内聚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医院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时期医院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人际信任是人们对人际关系中竞争风险的认知判断,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遇到两难惜景时的决策行为。任何信任过程都是由信任者,被信任者以及传递信任的特定组织环境三要素构成,是组织的特定环境决定了信任者与被信任者之间的信任行为。在不了解他人动机意图和行为动向时,人与人的交往带有很大不确定性,或者说存在利益冲突风险。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作出的继续交往的认知判断,就是人际信任。建立医院良好的人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容纳度和信赖他人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77名高校大学生的容纳他人量表和信赖他人量表测试结果分析,对筛查出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就其性别、城乡、家庭类型、不同专业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容纳他人量表[(男性136人,高分组48人,低分组88人;女性441人,高分组229人,低分组212人),x2=11.5,P≤0.01;(独生子女198人,高分组84人,低分组114人;多子女大家庭359人,高分组182人,低分组177人),x2=3.62,P≤0.05]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在性别、家庭类型及某些专业之间较为明显.信赖他人量表的差异显著性则除家庭经济状况以外,大多数不同专业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独生子女、男性、较富裕的家庭经济状况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对他人容纳度,本研究被试的大学生群体信赖他人程度普遍较高,除家庭经济状况以外,所学专业有可能是造成信赖他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职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现状及其关系。方法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调查了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392名中职生。结果中职生的社交焦虑得分为(43.52±8.40),高于常模,总体上较为严重;人际信任得分(80.79±8.28),中等偏上。其中中二年级的人际信任水平最高;中一年级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中职女生、非班干部的社交焦虑情况相对严重。结论提高人际信任水平有助于缓解社交焦虑,而降低社交焦虑也能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防御机制与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关系,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四种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4种心理防御机制均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人际信任10.6%的变异,成熟、中间和掩饰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的回归系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