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2篇
  免费   1706篇
  国内免费   682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588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1837篇
口腔科学   832篇
临床医学   1879篇
内科学   3010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642篇
特种医学   3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574篇
综合类   308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287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2644篇
  7篇
中国医学   1269篇
肿瘤学   47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995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880篇
  2014年   1211篇
  2013年   1509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993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741篇
  2007年   850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60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25篇
  197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CC)成成年大白鼠味腺内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其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性(IR)神经的支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农明:味腺内VIP、NPY和CGRP-IR神经都有密集分布,主要支配腺泡和血管,味腺及其周围有VIP和NPY-IR神经元细胞体分布,未见到CGRP-IR神经元细胞体。说明VIP、NPY和CGRp-IR神经可能与味腺的分泌和血流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吮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在3w和5w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发育情况,分别在1、2、3、4和5w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结果(1)GL组3w空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GB组3w空肠绒毛周长及绒毛高度超过GF组;GL组5w空肠和回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和GB组。(2)5w各组小肠绒毛发生变化,绒毛表面由高密度的手指状变为平滑叶状或舌状,GL组绒毛面积和高度恢复较GB和GF组好。(3)GL组回肠CD4+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GB组较GL组好;GL组回肠CD25+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P<0.05)。结论乳凝集素对近端空肠粘膜形态发育和小肠CD4+和CD25+淋巴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帮助断奶期绒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3.
应用自显像技术对内镜活检胃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上皮进行~3H-TdR 标志,观察标记率及增殖带的变化。异型增生标记率(18.50~19.21)及大肠化生标记率(18.57)较高,与胃癌(19.32)相似,并且其增殖带向粘膜表面及深部移动。这种细胞动力学的变化可能是胃癌癌前病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报导用带蒂血管肠浆肌层环贴术防治各种复杂肠瘘,经过十一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本文还着重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应用AB(pH1.0)KOH/PAS粘液组织化学和ABC法凝集素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0例胃粘膜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结肠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多见于肠型癌及其癌旁组织。在形态学和功能上,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分化不成熟。两型肠化在弥漫型癌中无显著差异。5种凝集素受体含量和分布的差异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凝集素肠化分型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与粘液组化染色基本相符。我们认为不完全型肠化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完全型肠化可能与弥漫型胃癌有关。应用AB/KOH/PAS染色进行肠化分型和凝集素标记,对于癌前病变的检测和癌的早期诊断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6.
嘉定区1988—199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区六年共检测食物中毒样品323份,检出致病菌138株,检出率为42.72%。致病菌菌型以付溶血性弧菌居首(76.81%),溶藻弧菌次之(8.70%),鲍氏1 ̄6型痢疾菌最低(0.72%)。六年来致病菌检出无升降趋势(r=0.028,P〉0.05)。致病菌检出第三季度较高;男女间致病检出相差显著(χ^2=12.35,P〈0.01)。  相似文献   
77.
采用改良的热变性温度法,将DNA升温及恒温处理与紫外吸收值的测定分两步进行,检测3株标准菌株和16株假单胞菌DNA的G Cmol% 含量。结果表明,14株假单胞菌与其相应标准菌种的DNAG+Cmol%含量基本一致,与其生物学性状亦相符;另2株DNA的G+Cmol%含量与其生物学性状不符,其分类学位置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78.
P-glycoprotein, a membrane-associated transport protein,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sed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in vivodata on the pharmacological role of intestinal P-glycoprotein. These data show that P-glycoprotein contributes to the elimination of many drugs by mediating their direct secretion from the blood into the intestinal lumen. In addition,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this protein can limit oral drug absorption. Hence, inhibition of intestinal P-glycoprotein, e.g. by a reversal agent like cyclosporin A, may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glycoprotein substrate drugs. Indeed, several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administration of drugs with a reversal agent can substantially increase oral drug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79.
We report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CF who had a long history of recurrent dist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yndrome. She had been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gastrografin, n-acetyl cysteine, Klean prep and Picolax. She underwent a modified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 procedure. She currently irrigates her conduit every 2-3 days. She has had no further symptoms of dist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yndrome.  相似文献   
80.
AmpC酶在主要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中的携带率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修礼  刘晓宇  孙怡群  樊新 《医学争鸣》2003,24(23):2150-2153
目的:调查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T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法;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试验。结果: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18.9%,52.8%,其中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产酸克雷伯、阴沟肠杆菌为主,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5.4%;绿脓杆菌产AmpC酶和ESBLs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8.2%,,42.0%,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3.6%;不动杆菌的产酶率均在8.0%以下,产酶菌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除绿脓杆菌外,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菌株.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泰能(IMP)的敏感性为99.5%,而对舒普深(CPZ)的耐药率平均为13.8%;非发酵菌对IMP,马斯平(FEP)、CPZ的耐药率平均分别为20.4%,44.3%,18.6%.结论:主要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高于非发酵菌,产AmpC酶的菌株已近20.0%,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绿脓杆菌产ES-BLs的菌株也较高,也应该加强监控.对产酶菌引起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对重症感染患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重点应用泰能或舒普深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