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81篇
  免费   4386篇
  国内免费   2057篇
耳鼻咽喉   827篇
儿科学   1197篇
妇产科学   206篇
基础医学   5812篇
口腔科学   7630篇
临床医学   4072篇
内科学   3886篇
皮肤病学   164篇
神经病学   1184篇
特种医学   25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428篇
综合类   6806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1334篇
眼科学   156篇
药学   2099篇
  25篇
中国医学   1458篇
肿瘤学   228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934篇
  2021年   1732篇
  2020年   1797篇
  2019年   1626篇
  2018年   1497篇
  2017年   1612篇
  2016年   1602篇
  2015年   1763篇
  2014年   2918篇
  2013年   3981篇
  2012年   2436篇
  2011年   2795篇
  2010年   2514篇
  2009年   2320篇
  2008年   2191篇
  2007年   2231篇
  2006年   2033篇
  2005年   1957篇
  2004年   1713篇
  2003年   1516篇
  2002年   1269篇
  2001年   1139篇
  2000年   926篇
  1999年   839篇
  1998年   705篇
  1997年   678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461篇
  1994年   455篇
  1993年   338篇
  1992年   342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28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126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138篇
  1981年   100篇
  1980年   97篇
  1979年   97篇
  1978年   104篇
  1977年   73篇
  1976年   65篇
  1975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研究续筋接骨方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续筋接骨方联合正骨后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正骨后小夹板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疗效判定。结果干预前,2组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钙、磷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β-CTX、PINP、骨特异性ALP水平、钙、磷及骨密度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评分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筋接骨方可以改善骨折患者骨代谢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8年12月-2005年5月,对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行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THA,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颗粒骨均取自体骨,术后24h后开始被动活动,3个月后开始全负重锻炼。临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SS)系统评分,对任何原因引起髋臼假体翻修均视为临床失败。根据Conn等影像学评价法观察颗粒骨长人情况,根据DeLee的三区法测量臼杯、骨水泥与移植骨间的界面宽度,臼杯的移位程度则依据其相对于泪点间线的距离而定。结果14例患者获得平均4.3年(1.0-7.5年)随访,HH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10-62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平均84分(58-98分)。1例髋部有轻度疼痛,无患者行翻修手术。大部分髋部恢复了其正常的旋转中心,仅有2例高出对侧0.8 mm。大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稳定,2例在Ⅰ区和Ⅲ区出现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在Ⅲ区出现非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臼杯假体在术后7年出现明显移位(6 mm),但并没有行翻修手术。结论颗粒骨压紧植骨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学髋臼重建方法,其联合THA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伴髋臼缺损的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4.
上肢骨肿瘤切除后的自体骨移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移植对上肢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4年3月,收治上肢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7~45岁。经病理确诊,肱骨近端尤文肉瘤和骨肉瘤各1例;肱骨远端尤文肉瘤2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8例,高分化软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骨肉瘤各1例。2例肱骨近端肿瘤行自体锁骨代肱骨;2例肱骨远端肿瘤行自体腓骨代肱骨;12例桡骨远端肿瘤中,1例行自体髂骨移植,11例行自体腓骨代桡骨进行重建。采用MSTS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2例肱骨近端自体锁骨移植患者分别随访36个月和12个月,术后保持部分肩关节前屈和后伸功能,但外展功能丧失;MSTS评分分别为23分和22分。2例肱骨远端自体腓骨移植患者分别随访4个月和6个月,肘关节功能良好,移植骨连接处已经出现骨愈合;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4分和19分。12例桡骨远端自体骨移植患者中11例随访6~75个月,功能良好,无明显并发症;1例髂骨植骨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术后3个月移植骨完全愈合,至今随访75个月,肿瘤无复发。MSTS功能评分18~27分,平均22.6分。结论自体骨移植在上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尤其是儿童的骨缺损重建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迪索泰(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四肢长骨骨折病例21例,应用Fixion^TM系统内固定,术后评定骨折愈合情况与患肢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18个月,21例均达到骨折愈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85.7%。结论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操作方法简捷,具有良好的髓腔适配,可以采用微创侵入方式,实现骨折快速稳定的髓内固定,临床治疗长骨骨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高转换型肾性骨病中骨保护素及其配体 (OPG,RANKL)的表达,并与骨形态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方法 选择10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和3例正常人进行髂骨活检术,获得骨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G和RANKL蛋白质的表达。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10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经骨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高转换型骨病,以破骨细胞活化形成骨吸收陷窝伴或不伴骨矿化不全为特点。免疫组化显示尿毒症患者骨组织中以RANKL阳性表达为主。与正常对照相比,RANKL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显著增加,OPG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尿毒症患者RANKL的阳性表达细胞数目与骨吸收面积和破骨细胞数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转换型肾性骨病中,PTH的溶骨作用可能是通过OPG/RANKL/RANK系统介导的。  相似文献   
57.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2006,19(4):207-21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结果:在C6旋转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间的C2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C4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和椎体半失稳率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单钉-棒固定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手术前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单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4例。术中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注意保留病椎有血供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注意行椎管前侧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异体髂骨 自体碎骨、或钛网 自体碎骨的方法修复,安置单钉-棒时注意对移植骨块适当加压。患者术后卧床10d左右,然后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本组共有41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7~3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患者所有的结核病灶均顺利愈合,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折断,其中37例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达23°,患者术前伴有的神经症状也大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前路单钉-棒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结核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脱位、塌陷和骨不愈合的发生,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故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9.
To understand in situ behavior of osteocytes, we characterized a model of osteocytes in their native bone matrix and demonstrated real-time biologic activity of osteocytes while bending the bone matrix. Using 43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dumbbell-shaped explants were harvested from stainless steel femoral implants after 6-12 weeks and incubated in culture medium or fixed. Sixteen specime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bone volume density (BV/TV),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histology for different implantation periods. Osteocyte viability was evaluated by L-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ctivity in 12 cultured explants. Confocal microscopy was used to assess tracer diffusion in three explants and changes in osteocyte pH of a mechanically loaded explant. From 6 to 12 weeks, explant BV/TV and volumetric BMD trended up 92.5% and 101%, respectively.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and highly correlated. Tissues were uniformly intramembranous and all bone cell types were present. Explants maintained LDH activity through culture day 8. Diffusion at 200 microM was limited to 1,209 Da. Explants appeared capable of reproducing complex bone biology. This model may b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osteocyte mechanotransd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a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bone matrix.  相似文献   
60.
腕舟状骨疲劳骨折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德桂 《中国骨伤》2006,19(12):721-721
疲劳骨折亦称行军骨折,多发生在下肢骨骼,发生在第2、3跖骨、胫骨、股骨颈等部位的疲劳骨折已不少见,但是发生在上肢的疲劳骨折尚不多见。自2002年以来,发现3例腕舟骨疲劳骨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