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14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358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415篇
预防医学   164篇
药学   167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研究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120例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妇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单纯使用经腹部超声进行检查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联合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作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患者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仅为76.67%,合并巧克力囊肿确诊率为50%,合并子宫肌瘤确诊率为确诊率为60%;观察组患者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为91.67%,合并巧克力囊肿确诊率为88.89%,合并子宫肌瘤确诊率为确诊率为90%,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对照组的动脉阻力指数与动脉搏动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使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临床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经腹彩超以及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该院进行经腹彩超以及经阴道彩超检查的216例妇女的检查结果。先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后,再行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将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的病理检查以及术后随访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216例患者中,术前经腹彩超诊断出178例,其中浆膜下肌瘤65例;肌壁间肌瘤86例;黏膜下肌瘤27例。肌瘤最大9.8 cm×8.5 cm,最小0.7 cm×0.7 cm。诊断符合率为82.4%。术前经阴道彩超诊断202例肌瘤,其中浆膜下肌瘤70例;肌壁间肌瘤99例,黏膜下肌瘤33例。肌瘤最大10.4 cm×9.0 cm,最小0.5 cm×0.4 cm。诊断符合率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经阴道彩超与经腹彩超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transvaginal elastography,TVES)在宫颈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VES检查54例宫颈占位性病变和30例正常宫颈,并参考改良乳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进行宫颈硬度半定量评分.结果 正常宫颈30例,超声弹性评分均为1分;96.9%(31/32)宫颈良性占位性病变超声弹性评分≤2分;90.9%(20/22)宫颈癌超声弹性评分≥3分;宫颈良性占位性病变应变率比值为1.61±0.35,宫颈癌应变率比值为4.27±1.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VES能为宫颈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提供参考,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在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使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子宫剔除剔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肌瘤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瘤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治疗中采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降低子宫肌瘤残留率,并显著降低术后1年的复发率,预后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女性尿道憩室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女性尿道憩室患者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4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尿道憩室。其中38例为单发憩室,2例多发憩室。均位于尿道中段,背侧为主。环形11个,马鞍形25个,类圆形7个。复杂性憩室37个,单纯性憩室6个。憩室最大径0.9~6.2 cm(中位3.0 cm),其中复杂性憩室最大径1.5~6.2 cm(中位3.0 cm),单纯性憩室最大径0.9~2.2 cm(中位1.5 cm)。壁厚0.2~0.5 cm(中位0.3 cm)。32个憩室呈无回声,11个憩室为片絮状弱回声。34个憩室内多发分隔,9个憩室内无分隔。26个憩室内点片状强回声结石,17个无强回声。43个憩室内均未见实性肿瘤。29个憩室开口位置与术中所见相符,14个憩室开口与术中所见不相符或未得到手术证实。28个憩室壁或分隔可见少量低速高阻动脉血流信号。结论女性尿道憩室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6.
通过经会阴和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比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探讨不同肛外超声成像方式在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01例女性同时进行经会阴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肛门括约肌进行成像,分别记为经会阴组和经阴道组。测量肛门内括约肌(IAS)和肛门外括约肌(EAS)在肛管横断面3、6、9、12点钟方向上的厚度,调节断层超声模式评估肛门括约肌损伤情况,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IAS厚度测量值在肛管横断面12点钟方向上,经阴道组比经会阴组更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厚度测量值在肛管横断面6点、12点钟方向上,经阴道组比经会阴组更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AS及EAS测量值在肛管横断面全部4个方向上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会阴组筛查出IAS损伤6例(5.94%),EAS损伤16例(15.84%),IAS合并EAS损伤13例(12.87%);经阴道组筛查出IAS损伤8例(7.92%),EAS损伤17例(16.83%),IAS合并EAS损伤9例(8.91%)。两组在评估肛门括约肌损伤的一致性较好且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36,P<0.05) 结论 经会阴和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两者均为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良好的肛外超声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腹阴联合超声在带环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方法 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带环异位妊娠的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分别为92.3%、61.5%,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腹阴联合超声检查与单独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或经腹超声检查相比有明显优势,可提高带环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CD)检测子宫内膜厚度(ET)及阻力指数(RI)对异位妊娠(E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EP患者186例,在早孕阶段应用TVCD检测了ET及RI,同时测定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RG)、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经过随访,最终筛选出诊断明确的异位妊娠63例(A组),自然流产45例(B组),宫内妊娠38例(C组)。1A、B组ET显著低于C组(t=43.251,39.133,P0.01),A组和B组E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5583,P0.05)。2A、B组RI显著高于C组(t=32.446,34.042,P0.01),A、B组间R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1110,P0.05)。3A组β-HCG水平低于B、C组(t=3.6206,10.939,P0.01),B组β-HCG水平低于C组(t=6.5034,P0.01)。4A、B组PRG水平低于C组(t=18.254,14.098,P0.01),A、B组间PR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8818,P0.05)。5A组CK水平高于B、C组(t=7.1253,9.2792,P0.01),B、C组间CK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2656,P0.05)。结论用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其阻力指数,并结合血β-HCG、PRG、CK水平检测,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比研究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情况。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同时采用腹部超声方法和阴道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经过诊刮和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准确性。结果:经腹部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准确率分别为72.5%、72.0%、71.4%、60.0%、80.0%;经阴道超声方法检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准确率分别为92.5%、92.0%、85.7%、80.0%、100.0%,采用阴道超声方法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更具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的形态学改变与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4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组,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型PCOS组(OB-PCOS)和非肥胖型PCOS组(NOB-PCOS);同期选择69例有正常排卵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经阴道超声分别测量其卵巢总面积(A),同时检测其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人体催乳素(PRL)水平,并分析其与A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PCOS组卵巢总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H、LH/FSH以及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S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OS患者肥胖型组T水平较非肥胖型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组A值与T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的发病过程中,卵巢总面积的改变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