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_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在输尿管非结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输尿管非结石病变患者行尿路CT造影(CTU)。对增强延时扫描后输尿管管腔内呈连续性强化者采用血管追踪技术(VTT)后处理。结果:65例患者输尿管不全梗阻,输尿管全程显影,重建图像质量优异,所见病变经手术或临床追踪证实完全相符。其中32例为输尿管癌,12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末端,盲肠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侵犯输尿管各4例,8例输尿管炎性粘连,5例肾输尿管畸形,病变显示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的CTU检查,当输尿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程度,采用VTT来展示输尿管病变可获得优异的输尿管整体成像,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术前安置肠梗阻导管与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便捷性与有效性。 方法利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FMRS、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利用RevMan5.3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 136例患者。其中导管组566例,支架组570例。导管组安置时间、安置费用、安置成功率均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0,4.66,3.22;P<0.05);支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2.31,2.92;P<0.05)。两组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安置后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P=0.075)。 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34.
35.
36.
临床上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预后较差。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通常选择内镜下置人胆道支架以解除梗阻,然而该技术对进展期肝门部肿瘤的疗效报道不一。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对肝门部胆管癌和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82例接受ERCP下置入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引流治疗的恶性胆道狭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肝门部胆管癌组和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组,对其ERCP参数和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随访期间急性胆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与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组相比,肝门部胆管癌组术后1周总胆红素降低显效率较低,术后6个月内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增高,初次发生时间提前,支架再狭窄率增高(P=0.000)。ERCP术中括约肌切开为随访期间发生急性胆管炎的危险因素(P=0.004,OR:8.196)。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不及肝外恶性胆道梗阻,且更易早期发生急性胆管炎和支架再狭窄,术中括约肌切开可增加术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价原发性男性膀胱颈梗阻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男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之尿动力学改变,包括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多通道尿动力学检查,并结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尿流率异常,可表现为最大尿流率降低,尿流曲线为钟型达峰时间延长或低平型.压力-流率检查可出现三型:高压-低流、正常压-低流、低压-低流,膀胱颈开放时间延迟在三型中均有出现.结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镜检查分析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普通尿动力学检查对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可作出初步诊断,明确诊断需结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相似文献   
38.
INTRODUCTIONPelvic endometriosis is an extremely rare cause of large bowel obstr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can be challenging. Urgent surgery for acute colonic obstruction is known to carry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operation may be made more difficult in extensive pelvic endometriosis. Less invasive alternatives in the acute situation may need to be considered.PRESENTATION OF CASEPresented is the case of a 35-year-old lady with obstructive bowel symptoms caused by an endometriotic upper rectal stricture. She was initially treated using radiologically guided stent insertion, as an acute intervention, prior to an elective bowel resection and hysterectomy with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DISCUSSIONColonic stenting 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malignant obstruction. The use of self 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 (SEMS) to treat benign conditions is controversial, however, due to associated long term complications.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at stenting can provide a bridge to major surgery in the rare event of acute endometriotic colonic obstruction. The initial acute treatment with stenting provides the advantage of time to involve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o medically optimise the patient and to better plan the definitive surgery.CONCLUSIONThe use of radiologically guided stents has a place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recto-sigmoid obstruction due to endometriosis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bridge to further surg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梅克尔憩室引起儿童急性闭袢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及时救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儿童腹腔内闭袢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就梅克尔憩室引起急性肠扭转、压迫形成闭袢性肠梗阻病例的病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中发现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收治腹腔内闭袢性肠梗阻患儿共37例,其中梅克尔憩室引起者9例。在梅克尔憩室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6.5岁,开放手术6例,腹腔镜手术3例。术中证实梅克尔憩室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闭袢7例;肠扭转2例,其中1例为梅克尔憩室引起并伴肠坏死;另1例为纤维索带引起。术中行肠管复位,肠切除肠吻合或纤维索带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好转行再手术。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12个月至8年未见异常。结论梅克尔憩室是引起儿童急性闭袢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后期发病多见,病情进展迅速,术前确诊困难,需早期探查,挽救肠管。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33例;其中早产儿45例(孕周32~37 w);低体重儿30例(体重<2500 g,最小体重1304 g)。包括肠旋转不良35例,环状胰腺24例,十二指肠隔膜11例,十二指肠闭锁5例,多发畸形6例(环状胰腺伴隔膜1例,环状胰腺伴旋转不良4例,2处隔膜1例)。结果全组患儿除2例肠旋转不良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9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环状胰腺术后吻合口漏1例,经禁食、胃肠减压和支持治疗2周后痊愈;肠旋转不良手术后肠扭转、肠坏死1例,予再次开腹手术;旋转不良结肠电灼伤穿孔1例,予再次开腹手术修补;环状胰腺术后戳孔大网膜疝出1例,予再手术回纳。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虽然较开放手术有优势,但同时也要注意其相关并发症。注意防范,不断提高手术技能,注重细节,扬长避短,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