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6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方式与颅面、气道、牙骀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2例11~14岁的正畸科初诊患者,使用口鼻气流同步测量仪测量其口、鼻气流比例并计算口呼吸比例,在X线头影测量片和牙模型上测量颅面、气道、牙骀的形态学指标86项,通过t检验筛选出16项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向后法)和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结果下面高与全面高之比(ANS-Me/N-Me)、下颌角(Ar-Go-Me)、扁桃体或舌根后缘与咽后壁的最小距离(P-T)、上颌基骨宽度(SHJK)与口呼吸比例的密切程度逐渐降低(P〈0.05),多元回归系数分别为3.359,0.012,-0.013,-0.021。结论儿童呼吸方式与颅面形态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错牙合畸形是指牙齿在结构和功能上异常的状况,为口腔领域的重要疾病。目前,错牙合畸形可分为 牙性和骨性错牙合畸形。骨性错牙合畸形是指口腔颌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 到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病理性结构异常。骨性错牙合畸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其他个体部位的解 剖结构相互影响,尤其是与颈椎的异常解剖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本文通过对骨性错牙合畸形分类进行概 述,分析矢状骨面型及垂直骨面型错牙合畸形与颈椎异常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探讨在错颌畸形儿童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4月-2023年4月于我院行正畸治疗的90例错颌畸形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矫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健 康指标、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龈沟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舒适度、外形美观、便捷性、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评分及满 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错颌畸形儿童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效果优于传统固 定矫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且并发症较少,治疗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完成病例疗效的主观判断结果与牙牙合模型及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筛选重要的客观测量项目,并建立主、客观判断的回归模型。方法:从全国6所正畸院校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治疗完成的2 383个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个病例作为样本。将样本的治疗后牙牙合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作为主、客观评价材料,由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样本的疗效水平进行主观评价,通过治疗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和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客观评分系统(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 objective grading system, ABO-OGS)两种方法对样本的牙牙合模型进行客观测量,采用自主研发的二维头影测量软件对样本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客观测量。以专家主观评价的均值作为因变量,客观测量结果作为自变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牙牙合模型资料客观测量项目为ABO-OGS的牙合关系,相关系数为0.655(P<0.01),其次是PAR的覆盖,相关系数为0.525(P<0.01)。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项目为下切牙的唇倾度,相关系数为0.446(P<0.01),其次是下唇的突度,相关系数为0.4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纳入回归方程的项目为ABO-OGS的排列、ABO-OGS的牙合关系、ABO-OGS的邻牙接触关系、L1/NB(°)、PAR的覆盖、SNB(°)、ABO OGS的牙合接触、U1/SN2(°)和PAR的中线,回归方程的R2为0.72。结论:本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患者疗效水平的主观评价金标准,从而客观地评判中国正畸治疗的疗效水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应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殆),观察患者颅面、牙(殆)特征的改变,探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殆)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要点.方法 应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13例(女性6例,男性7例,平均14.9岁)Ⅲ类错(牙合)合并下颌前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前磨牙.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结果 矫治后Wits值由(-2.50±1.40)mm变为(-1.00±0.85)mm,ANB角由(-0.61±1.41).变为(1.31±1.66)°,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切牙显著内收,上中切牙突度由(7.55±1.24)mm 减小为(4.82±1.05)mm,下中切牙突度由(10.16±2.43)mm 减小为(6.03±2.01)mm,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1.57±1.24)mm 变为(0.62±1.24)mm,面型角由(2.62±1.53)°变为(7.02±2.21)°,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的持续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在改善硬组织形态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了解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牙尖交错位的(牙合)接触特征,从功能角度对正畸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4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牙合)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两组牙尖交错位的(牙合)接触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1/10、1/4、1/2、3/4最大(牙合)力页面及最大(牙合)力页面上病例组前牙(牙合)接触点数目的 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5(1.0)、3.0(1.3)、4.5(3.3)、5.5(3.0)及5.5(3.3)个,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0.3)、0.0(0.6)、0.3(0.5)、0.3(1.0)及0.0(1.8)个,P<0.05];各页面上病例组后牙(牙合)接触面积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牙合)力中心点明显偏近中.病例组牙尖交错位建(牙合)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192(0.141)s,略大于健康对照组[0.163(0.200)s],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猞健康人相比,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其前牙承受(牙合)力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腭高度。方法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60名正常[牙合](男女各30名)和四组牙型与骨型一致的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每组男女各30例)共240例患者的原始模型,比较任意两组之间的各个牙弓段的腭高度。结果腭高度总体趋势为:ClassⅡ2,ClassⅢ组腭高度小于正常[牙合],双颌前突和ClassⅡ1组,差异基本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二组之间,后三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ssⅡ2和ClassⅢ组腭盖相对低平,而ClassⅡ1组与通常认为的腭盖高拱的印象不一致,腭高度实际不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极坐标表达体系研究骨性Ⅱ类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根据Virgilio分析法(极坐标体系),对60例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了32个项目的测量,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性别间差异。结果(1)男性骨性Ⅱ类错胎畸形患者面部侧貌软组织标志点的极径均大于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与极轴相比的比例项目中,下唇凸点(Li)、下唇凹点(Bs)、软组织颏前点(Pgs)、软组织颏顶点(Gns)、软组织颏下点(Mes)的极轴/极径比(Po—Ns/Po—Li、Po—Ns/Po—Bs、Po—Ns/Po—Pgs、Po—Ns/Po-Gns、Po—Ns/Po-Mes),男女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标志点鼻底点(Sn)、上唇凸点(Ls)、下唇凸点(Li)、下唇凹点(Bs)、软组织颏前点(Pgs)、软组织颏顶点(Gns)、软组织颏下点(Mes)的极角,女性大于男性,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具有性别差异。极坐标表达体系是研究生长发育过程或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点的生长量(和生长方向)及位移量(和位移方向)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了解正常[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对青少年生活质量影响的发生率,强度和程度。方法从某社区学生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正常铪、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的青少年(年龄12~14岁)各53名分成四组,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错[牙合]引起的口腔特定情况(condition—specificimpacts,CSIs)对日常行为影响的发生率、强度和程度,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CSIs发生率比较,Ⅱ类1分类和Ⅲ类错[牙合]的CSIs发生率大于Ⅰ类错[牙合]和正常咬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CSIs强度和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可以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上影响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