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27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94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治疗胃癌的腹腔镜胃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gastrectomy,LG)在过去的20年中运用范围日益广泛。相关的循证医学结果显示,在近期疗效方面,LG 已达到不低于开腹胃切除手术(open gastrectomy,OG)的肿瘤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微创等优势。在远期疗效方面,LG 与 OG 治疗早期胃癌相近的疗效已获得了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LG 已成为早期胃癌可选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虽然不少研究显示 LG 治疗进展期胃癌亦能取得 OG 同样的远期疗效,但仍缺乏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劣。外科医师只有严格选择合适病例,手术中严格遵循恶性肿瘤手术的根治原则,才能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取得微创优势的基础上具有与开腹手术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与肌注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性及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及外文数据库,筛选关于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和肌注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和肌注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性及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日后生育功能的影响。结果纳入文献4篇,共有34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参加4项RCT。各试验均对纳入患者进行了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四篇RCT数据取95%可信区间分别比较了以下指标: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和单次/多次肌注甲氨蝶呤的治疗成功率(RR=0.82,95%CI 0.73~0.93;RR=0.96,95%CI 0.87~1.06),治疗后患者HCG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MD=10.75,95%CI 1.81~19.70),治疗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RR=1.00,95%CI0.72~1.38),治疗后自然宫内孕率(RR=1.16,95%CI 0.89~1.52),治疗后重复性宫外孕率(RR=0.38,95%CI 0.14~1.02)。结论当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HCG水平较低并且异位妊娠包块小于4 cm,妊娠包块无活动性出血及大量腹腔积血并且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时,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下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41例.在全麻下行后腹膜腔途径,未行气囊扩张及未充分游离情况下根据影像结果腹腔镜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电凝勾距离肾实质3 ~ 5mm切除囊壁.结果 4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 35 min,平均28min.术中出血量5~ 10mL,平均6 mL.术后1~2d拔除引流管,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8d,平均5.6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多种优点,更加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恢复快,是外科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146例(腔镜组)以及开放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68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的出血量少[(181.8±60.7)mL vs (205.7 ± 105.9)mL, t=-2.396],术后住院时间短[(11.5±5.5) d vs (13.0±7.4)d, t=-2.023],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2%(12/146) vs 22.0%(37/168),χ2=11.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循环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近期总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原发性腹腔粘连患者中的疗效评价与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10例LC中遇原发性腹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LC无腹腔粘连患者15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粘连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原发性腹腔粘连患者行LC手术安全、可靠,注意术中操作细节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5 cm肝血管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22例肝血管瘤(直径〉5 cm)应用最新的加强型射频消融电极[StarBurst(R) Xli-enhanced RFA]进行腹腔镜射频治疗,采用腹腔镜超声定位穿刺血管瘤主要供血区域,逐步法张开电极,改变射频电极位置,治疗范围以覆盖整个瘤体及周边0.5~1 cm正常肝组织为标准.结果 22例均安全地完成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为(81.9±18.5) min,手术时间为(96.5±15.4) min,出血量为(74.7±32.8) ml.术后2例出现明显血红蛋白尿,未发生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衰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瘤体完全消融率达95.5%.术后无症状再发,复查B超见病灶明显缩小,血供完全消失,定期复查B超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5 cm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扩大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价值。 方法:收集1995—2010年公开发表的实施D2淋巴清扫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排气及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共9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 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1 065例)。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辅助组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D2根治术具有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疗效的优缺点,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129例阑尾炎患者的资料,比较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效果.结果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4.8±2.6)d比(7.0±1.3)d,t=0.679,P=0.006].在接受腹腔镜组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77±33) min比(55±23) min,t=3.431,P<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3±1.2)d比(1.4±0.9)d,t=4.665,P<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2.3±1.4)d比(1.2±0.6)d,t=4.517,P<0.01)]均长于慢性阑尾炎患者.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安全可行;与慢性阑尾炎患者相比,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能导致更多的术后腹腔脓肿和小肠梗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同一术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共计121例,其中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8例,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3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三孔腹腔镜组比较,单孔腹腔镜组切口满意度得分较高,(4.5±0.7)比(3.0±0.6),f=13.50,P=0.00;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次数较少,(1.2±0.5)次比(2.1±0.7)次,t=-8.25,P=0.00;手术时间未增加,(40±10) min比(37 ±9) min,t=1.94,P=0.055;失血量未增多,(12±6) ml比(13 ±6) ml,t=-1.50,P=0.137;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1.4±0.6)d比(1.6±0.7)d,t=-1.82,P=0.072.全组在围手术期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束带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接受腹腔镜胃束带手术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体重指数、超重体重减少百分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包括2例胃壁损伤,5例胃束带滑脱,均经过手术处理痊愈.未发生胃壁胃束带腐蚀、注水管破裂渗漏、肺栓塞、微量元素缺乏、死亡等并发症,97%的手术患者超重体重减少百分比达到有效以上.结论 本组多数患者满意手术治疗效果,但仍有不能忽视的并发症发生.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充分医患沟通是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胃束带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