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4篇
  免费   2246篇
  国内免费   987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898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5316篇
内科学   3147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6439篇
特种医学   600篇
外科学   838篇
综合类   3152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357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433篇
  22篇
中国医学   1640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798篇
  2021年   1472篇
  2020年   1277篇
  2019年   1165篇
  2018年   1227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1169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1887篇
  2013年   2213篇
  2012年   1394篇
  2011年   1304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887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超早期溶栓被公认为脑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什么样的患者最适合溶栓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标准。有学者提出用一种基于CT早期缺血性改变的半定量方法——Alberta早期CT评分(ASPECTS)来选择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ASPECTS是一种仅适用于评价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缺血改变的量表,其总分为10分。ASPECTS=10分提示MCA供血区无早期缺血征象,ASPECTS=0分表示MCA供血区广泛缺血,提示MCA主干闭塞。多数学者认为,ASPECTS〉7分的患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候选者,而当ASPECTS≤7分时,溶栓治疗不但不能改善症状,反而会增高颅内出血的风险。然而,对ASPECTS的溶栓治疗选择标准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文章就ASPECTS的具体操作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2.
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3.
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多元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评估中风危险度。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就诊的患者335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作对照,动态检测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变化,并做综合量化评估。结果脑血管疾病与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眼底动脉硬化、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的量化评分,能够预估中风,以便采取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4.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专业知识确定与出血性脑梗死有关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大面积梗死灶、使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糖尿病史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关系不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使用抗凝剂或溶栓、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几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5.
中风毒邪论是一种与传统中医中风病理有所不同的理论 ,在中风毒邪论指导下形成解毒通络方是较为理想的神经保护剂 ,可解决目前神经保护治疗的主要障碍 ,有望成为提高中医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
≤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率
(mRS评分≤2分)等。
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4.5岁,男性11例(84.6%)。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100%;围
手术期并发症2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90 d良好预后率100%。
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7.
降纤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起病在72 h内的203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降纤酶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降纤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同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降纤酶组10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组2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降纤酶组发生的进展性脑卒中的进展的严重程度比常规治疗组轻(P<0.01);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降纤酶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降纤酶治疗能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有利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8.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归纳相关资料,对命题进行分析。[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用药及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中风后癫痫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41例中风患者追踪观察1~3年,结果59例出现癫痫发作,中风后癫痫发生率为9.20%;脑出血与脑梗塞癫痫发生率间比较无已著差异(P>0.05);皮层损害者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皮层下损害者(P<0.01);脑出血继发癫痫发作多属早期发作(8/11),而脑梗塞多属迟发性癫痫发作(40/48)(P<0.01);早期癫痫发作需长期服抗癫痫药控制者显著低于迟发性癫痫发作(P<0.01)。提示:病损波及皮层是重要的致痫因素;早期发作与迟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病机理不同,故表现出治疗与转归不同;迟发性癫痫尤其病灶波及皮层者长期规则服抗癫痫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0.
Cerebellar hemorrhage is a devastating condition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etiology of the hemorrhage, but also to the timing of the intervention. Sixteen consecutive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ellar hemorrhages are presented: 6 had vascular abnormalities, 3 had tumors, and 2 had hemorrhages of unknown etiology. Thirteen of the 16 patients survived with only 1 of the 13 having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as a neurologic outcome. Six of 8 patients presenting in a moribund condition had good outcomes, and 3 of 4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fixed and dilated pupils also had good outcomes. Thus, in contrast to adults, rapid evaluation by CT scanning, followed by the judicious use of ventricular drainage and prompt surgical treatment, have resulted in favorable outcomes in pediatric patients despite their poor clinical presentations. None of the neonates having cerebellar hemorrhages requir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eir courses could be followed clinically and with transfontanel ultrasound.Presented as a poster at the 14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Neurosurgery, Lyon, France, 21–23 September 1994, and the XXII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 Birmingham, UK, 25–28 September 1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