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3篇
  免费   2435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78篇
妇产科学   522篇
基础医学   2398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3728篇
内科学   644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24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19篇
综合类   3683篇
预防医学   158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861篇
  10篇
中国医学   391篇
肿瘤学   996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874篇
  2021年   1204篇
  2020年   1109篇
  2019年   871篇
  2018年   1072篇
  2017年   1037篇
  2016年   1078篇
  2015年   1157篇
  2014年   2466篇
  2013年   2168篇
  2012年   2065篇
  2011年   2212篇
  2010年   1679篇
  2009年   1888篇
  2008年   1962篇
  2007年   1830篇
  2006年   1469篇
  2005年   1058篇
  2004年   882篇
  2003年   682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多参数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96例104个乳腺实质肿块进行扫查,观察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4.4%的良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Ⅰ~Ⅱ级,良性肿块中血流频谱以低阻力搏动型及静脉型多见,91.1%的乳腺恶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Ⅱ~Ⅲ级,恶性肿块的血流频谱形态较多样化,即同时有多种血流频谱,且以高阻力搏动型和湍流型为多见。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有助于临床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2.
CD44分子属于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其CD44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44分子,针对CD44分子与乳腺癌干细胞关系的研究,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3.
钼靶X线假阴性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钼靶X线诊断假阴性病例与真阳性病例之间的差异,了解X线假阴性病人的特点。方法:通过分析1988~198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治疗、均经病理证实431例女性原发乳腺癌,比较96例钼靶X线假阴性病例与335例真阳性病例之间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与真阳性组相比(1)假阴性组发病年龄低(43.2±1.66)岁对(49.1±1.10)岁。(2)肿块小(3.1±0.36)cm对(3.7±0.20)cm。(3)浸润性导管癌比例多(29.6%对16.8%)。(4)单纯癌比例少(58.0%对68.6%)。(5)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低(63.3%对84.9%)。(6)假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以下者多(60.4%对40.6%)。(7)假阴性组雌激素受体阳性者10年生存率比真阳性组低(53.5%对69.7%)。结论:钼靶假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年轻、乳腺致密、肿瘤较小且缺乏细胞成分,虽然其临床表现较早,但预后差。临床有可疑之处时,应当积极诊治,以免病程延误。  相似文献   
64.
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1994年12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2%(20/62)。(2)Pgp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gp阴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均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P<0.05)。(4)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gp表达与DFS及OS明显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除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与DFS及OS明显相关外,Pgp表达与OS缩短有关,但和DFS无关。结论Pgp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Pgp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缩短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5.
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复发的原因,强调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以内乳淋巴结转移为首先复发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以及治疗经过。结果40例患者内乳淋巴结复发与患者年龄、经期状况、手术方式无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直径、部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结论位于乳腺内侧区、中央区的大块肿瘤(>3cm),腋窝淋巴结阳性数多(>3),且临床病理分期晚(IIb IIIab)的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转移机率较高,须加强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在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对不同性质的乳腺组织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乳腺癌患者的各类乳腺组织原代细胞,并用MT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下,给予不同浓度雌二醇时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雌激素在体外对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原代细胞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对正常乳腺组织细胞的促生长作用相对较弱,而且与肿瘤组织的ER表达情况无关。结论当体内的雌二醇水平≥10μmol/L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和复发风险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7.
超声引导下VacoraTM旋切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acoraTM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用里脊肉和鱼丸作为实验材料,根据鱼丸大小将实验分为5组:0.5、0.8、1.0、1.5及2.0cm组,每组鱼丸3~5个。采用VacoraTM活检系统,先行灰阶超声扫查肌肉后将鱼丸置入肌肉中,超声扫查置入的鱼丸,同轴套管针在超声引导下插入鱼丸底部,在套管针引导和超声监视下行旋切真空抽吸术;旋切后取出采样腔内的组织标本,用超声检查肌肉内的残腔,确定无鱼丸残留声像图。结果每次旋切组织条比较完整,其大小为20.0mm×0.6mm,旋切次数随鱼丸大小的增加而增加;0.5、0.8、1.0、1.5及2.0cm组里脊肉内鱼丸全部切除的平均旋切次数分别为12、15、19、26和31。所用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18、23、27和34min。结论VacoraTM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定位准确、取样完整、操作简便。可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足够量的病理检查标本,为良性病变的完全切除提供具有潜在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中Ⅳ区皮瓣的取舍。方法通过16例实施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观察皮瓣的皮色、断面出血颜色,并利用近红外血氧监测仪测定皮瓣各区的组织血氧饱和度,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及美学效果。结果16例中5例Ⅳ皮瓣的肤色正常、断面出血呈鲜红色而非暗红色、组织血氧饱和度不低于Ⅲ区组织血氧饱和度的95%。在接受了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再造乳房均很满意。结论近红外血氧无创检测有助于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有选择地实施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可用于大面积胸壁缺损或乳腺尾叶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Fas相关磷酸酯酶(FAP-1)的表达与乳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良性疾病中MCM2及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10例正常乳腺上皮、15例乳腺良性疾病、60例乳腺癌MCM2的阳性标记指数(LI)分别为6.6±1.1、14.7±3.2、44.7±4.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2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TNM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升高趋势(P<0.05);MCM2的LI均高于Ki-67的LI,MCM2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平行关系(P<0.01).FAP-1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性明显相关(P<0.05);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结论 MCM2、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MCM2可能是更理想的细胞增殖标记物,FAP-1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隆乳术后包膜囊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原切口(腋窝顶或乳房皱襞下),对隆乳后包膜挛缩者采用包膜囊保留并在其浅层再置人假体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2例14侧乳房包膜囊挛缩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保留挛缩的包膜囊并在其浅层置人假体的乳房假体包膜囊挛缩治疗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并可通过腋窝顶小切口完成等优点,是治疗乳房假体包膜囊挛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