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6篇
  1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1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引起的慢性泪囊炎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方法有多种,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不对称鼻黏膜及泪囊黏膜瓣吻合法治疗172例泪囊炎,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从生理解剖结构看,鼻为呼吸之门户,与肺相连,脏腑络属关系密切;从鼻病与哮喘的关系看,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同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且二者之间存在免疫递进关系;从哮喘患者鼻咽部微生物群落特征性看,主要有链球菌属、奈瑟菌属、普雷沃菌属等菌属;在哮喘患者的鼻黏膜免疫方面,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IL)-33及IL-8的活化,辅助性T细胞17(Th17)促炎因子高水平表达,IL-38抑炎因子低水平表达,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IL-10高水平表达等。该文旨在研究“肺开窍于鼻”理论的真实物质形态基础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体现,研究哮喘患者肺-鼻的物质基础、鼻部微生态及免疫防御等特点,从而充分挖掘“肺开窍于鼻”理论等在哮喘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3.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研究对象是直接参与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基本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研究中的现状及临床应用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4.
《医药保健杂志》2009,(22):31-31
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医学研究显示,当两手捏紧两侧鼻孔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内的压力会急速上升,单位面积的风速如台风般迅猛,很容易造成鼻黏膜受伤甚至出血,  相似文献   
55.
鼻息肉多为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鼻黏膜水肿的结果,常两侧同时发生。早期症状不明显,息肉长大时,阻塞鼻道出现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说话带鼻音,鼻涕增多,如息肉继续增长可完全填满鼻腔,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对本病的一般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不愿手术切除者,可试用水蛭牙皂散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四种不同术式对鼻黏膜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74例行鼻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35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41例行下鼻甲微波治疗(C组),65例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D组),应用糖精试验法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的糖精清除时间(SCT),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A、B、C、D四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两组SCT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SCT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7.
慢性鼻炎属于中医鼻窒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日久不愈,且具有昼轻夜重、动轻静重、热轻冷重等特点,多为交替性,检查可见鼻黏膜暗红,鼻甲肿胀.治疗一般采用清肺降火或温肺通窍的方法,多不能彻底治愈.1999年9月-2002年12月,作者自拟慢鼻祛瘀汤加减治疗慢性鼻炎,经临床30例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8.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中TGF-β1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并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在鼻黏膜内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几乎没有表达;变应性鼻炎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有明显表达,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结论TGF-β1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组织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抗菌肽LL-37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L-37处理细胞后,CCK-8法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分泌量。 结果 与0 μg/ml组细胞比,添加LL-37能够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凋亡,上调鼻黏膜上皮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有效降低鼻黏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6、IL-8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L-37能够在体外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上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水平,促进细胞中TNF-α、IL-6、IL-8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60.
在临床上,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常可出现鼻痒、畏寒、遇冷病情发作、流大量清鼻涕、打喷嚏、鼻黏膜水肿苍白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均属于寒证。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过敏性鼻炎患者应使用温热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