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041篇
  免费   25489篇
  国内免费   13133篇
耳鼻咽喉   4346篇
儿科学   5186篇
妇产科学   4411篇
基础医学   15061篇
口腔科学   3956篇
临床医学   93203篇
内科学   68638篇
皮肤病学   8450篇
神经病学   13889篇
特种医学   147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6篇
外科学   28473篇
综合类   190382篇
预防医学   55371篇
眼科学   7007篇
药学   91894篇
  1197篇
中国医学   89778篇
肿瘤学   6965篇
  2024年   3840篇
  2023年   14035篇
  2022年   12142篇
  2021年   16201篇
  2020年   15964篇
  2019年   16725篇
  2018年   7814篇
  2017年   15253篇
  2016年   17163篇
  2015年   19851篇
  2014年   36359篇
  2013年   34922篇
  2012年   42592篇
  2011年   45306篇
  2010年   41673篇
  2009年   38918篇
  2008年   42437篇
  2007年   38677篇
  2006年   35172篇
  2005年   34787篇
  2004年   28580篇
  2003年   27240篇
  2002年   22370篇
  2001年   19509篇
  2000年   14726篇
  1999年   10956篇
  1998年   9619篇
  1997年   8433篇
  1996年   7346篇
  1995年   6296篇
  1994年   4980篇
  1993年   3260篇
  1992年   2479篇
  1991年   2407篇
  1990年   1794篇
  1989年   1680篇
  1988年   621篇
  1987年   518篇
  1986年   390篇
  1985年   265篇
  1984年   155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33和miR-208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对照组148例。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33和miR-208相对表达量。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用ROC曲线分析miR-133和miR-208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miR-133和miR-208相对表达量增加(4.10±0.75 vs 3.21±0.64,P=0.000;43.57±6.54 vs 29.55±6.88,P=0.000);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增加[(608.66±140.66)pmol/L vs (541.53±121.02)pmol/L,P=0.006];再次手术率增高(37.50%vs 2.03%,P=0.000);病死率增高(9.38%vs 0,P=0.003)。miR-133和miR-208相对表达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较NT-proBNP高,其中miR-208相对表达量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79~0.969,P=0.000)。结论 miR-133和miR-208对判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尤其是miR-208。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乳糜性腹水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乳糜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乳糜性腹水的病因、临床表现、腹水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的情况。结果共收集29例乳糜性腹水患者,其中男14例(48.3%),女15例(51.7%)。年龄1个月~78岁,中位年龄36岁。乳糜性腹水患者的病因依次为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9例(31.0%),恶性肿瘤5例(17.3%),腹部结核5例(17.3%),肝硬化4例(13.8%),腹部手术后3例(10.3%),糖尿病肾病1例(3.4%),不明原因2例(6.9%)。临床表现除腹胀、腹痛、乏力、纳差等常见症状外,不同病因有原发病的自身症状。针对性治疗后,乳糜性腹水缓解或消失22例(75.9%),无明显效果7例(24.1%)。结论乳糜性腹水病因相对复杂,以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恶性肿瘤、腹部结核、肝硬化、腹部手术多见。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各异,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陈红亮 《中医学报》2016,(6):910-912
目的:观察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3组,理筋通督组、传统手法组及安慰剂组。理筋通督组采用理筋通督手法;传统手法组采用传统手法;安慰剂组口服维生素C。结果:理筋通督手法可显著减缓患者基底动脉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P0.05)。理筋通督组有效率为93.67%,传统手法组有效率为67.5%,安慰剂组有效率为1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筋通督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近期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检查后均行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并对牙周袋进行冲洗随后行药物含漱,对照组含漱3%双氧水与生理盐水,治疗组患者含漱康复新液,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52周后,对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情况进行测定,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PLI、BI、PD、BOP得分别为(1.61±0.56)、(2.79±0.45)分、(3.39±0.69)mm、(25.21±2.95)%、(1.66±0.55)、(2.04±0.51)分、(2.79±0.74)mm、(12.88±3.25)%,均较治疗前的(2.98±0.71)、(3.82±0.71)分、(4.81±0.82)mm、(70.53±18.12)%、(3.01±0.65)、(3.79±0.68)分、(4.76±0.79)mm、(69.14±19.15)%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2周时BI、BOP、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2周后,治疗组PLI、BI、PD、BOP分别为(1.71±0.35)、(2.21±0.38)分、(2.88±0.47)mm、(14.43±2.9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6±0.74)、(3.11±0.52)分、(3.55±0.64)mm、(28.35±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液辅助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合理沟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1至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上,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7.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寒战、发热、腹痛"于2018年12月15日入院,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10年前行肾移植)、高血压病(Ⅲ级)、2型糖尿病、慢性病性贫血、消化性溃疡,1个月前因缺血性心脏病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入院时使用药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PCI患者凝血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PCI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以及相关血清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指标PT、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相关血清指标HO-1、GF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GF-β1、IGF-1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PCI患者凝血功能及相关血清指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