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4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铜仿膜(CUP)组、血仿膜(HE)组、聚砜膜(F6)组,各20例。另选取尿毒症非透析患者20例作为非透析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监测透析前、后血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非透析组及透析组透析前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UP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HE组及F6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52.
1854年,苏格兰化学家Thomas Graham(1805/1869)利用牛的膀胱膜做为过滤分子的膜,第一次提出了透析的概念,被称为现代透析之父. 历史学家称最早的透析是在古罗马皇帝的浴池.在那里四周用大理石铸造,池水沸腾充满蒸汽,那些患尿毒症的人们在浴池里通过出汗和蒸气浴使体内的毒素和水分清除到池水中.在人们寻求有效的透析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毒素和水分地逐渐堆积,无数的尿毒症患者死亡了.  相似文献   
53.
血透氧化铝透析膜的生成及膜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氧化铝膜生成的不同反应条件与膜孔特性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符合透析膜结构特性的氧化铝膜最佳生成条件。分别以3%硫酸、5%硫酸和2.7%草酸为电解液,反应温度恒定在0℃、反应时间为48h,在不同的电压条件下,将高纯度铝箔氧化生成氧化铝膜。用扫描电镜观察、测定膜的孔径,有效多孔和多孔性。测定氧化铝膜对水的传导力,评估膜的选择通透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能稳定地生成膜孔孔径均匀、排列整齐规则的氧化铝膜。在相同的电解液中,随着电压的增加,生成氧化铝膜的孔径和多孔性显著增大(P<0.05),有效多孔性显著减小(P<0.05)。在3%和5%硫酸电解液中氧化生成的氧化铝膜的孔径比在2.7%草酸中生成的膜孔径小。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氧化铝膜对水的传导力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些透析器膜的水传导力大。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符合透析膜结构特性的氧化铝膜的最佳反应条件是以3%硫酸或5%硫酸为电解液、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48h、反应电压12.5~17.5V。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不同的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 2 0例长期应用铜仿膜透析与 2 5例聚砜膜透析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 ]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铜仿膜透析组和聚砜膜透析组血清TG、TC、ApoB、Lp(a)及TG/HDL水平均明显增加 (P <0 0 1) ,HDL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铜仿膜透析组相比 ,聚砜膜透析组血清HDL及ApoAl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5 ) ,其余指标则没有明显改变 (P>0 0 5 )。另外 ,聚砜膜透析组HDL水平及TC/HDL比值达到动脉硬化水平的百分比较铜仿膜透析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长期应用聚砜膜透析可改善透析患者部分脂质代谢指标 ,其确切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醋酸纤维膜(CA)和聚砜膜(PS)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纠正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半定量法确定血浆TNF-α含量。结果:CA组在血透60min时血浆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PS组无变化。结论:TNF-α水平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6.
罗洋  王质刚 《友谊医学》2000,23(C00):75-78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有核细胞死亡的两种形式之一,它在机体免疫反应、胚胎发生、造血细胞的成熟,正常组织器官的维持以及人体衰老等方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在机体对感染和的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些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近来研究发现,在接受长期血透患者中,单核细胞可以发生凋亡,这一现象被认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7.
血液透析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透析膜血清sCD23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HD)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HD不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而HD相关因素如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等可导致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障碍.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sCD23是反映机体B淋巴细胞激活或免疫状况的指标之一。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MHlD)患者应用不同膜材料透析器初用、复用外周血  相似文献   
59.
透析器复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透析器复用的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我国绝大多数透析中心是采用复用的。本文就透析器复用对患者的生存情况、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透析器的溶质清除、透析相关的感染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0.
聚醚砜中空纤维透析膜血浆分离器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体外动脉血栓形成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综合评价了聚醚砜中空纤维透析膜血浆分离器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