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2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73篇
妇产科学   143篇
基础医学   39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371篇
内科学   53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7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464篇
综合类   7633篇
预防医学   123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039篇
  30篇
中国医学   797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1284篇
  2013年   1152篇
  2012年   1577篇
  2011年   1774篇
  2010年   1716篇
  2009年   1586篇
  2008年   1557篇
  2007年   1395篇
  2006年   1174篇
  2005年   1280篇
  2004年   965篇
  2003年   924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疝修补术(PLUG)对高原地区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及创伤应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8例,分别行TAPP及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及创伤应激指标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而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24 h以及3 d时比较,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术后尿潴留(2.08% vs. 4.17%)、血清肿(29.17% vs. 22.92%)、阴囊血肿(2.08% vs. 4.17%)、复发(0 vs. 2.08%)、感染(0% vs. 2.08%),2组患者均未出现慢性疼痛的病例,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TAPP治疗高原地区腹股沟疝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感,降低机体创伤应激反应,但手术时间较长,相应的医疗费用增加,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采用钳式穿刺针一步法腹壁穿刺(一步法)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二步法腹壁穿刺(二步法)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47例临床资料,64例患儿为二步法组,83例患儿为一步法组,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1年复发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步法组与二步法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11.8±3.2) min和(12.4±2.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1.3) ml和(1.9±1.3) ml,发现对侧隐匿性疝例数分别为10例(12.0%)和8例(12.5%),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2±0.6)分和(1.3±0.5)分,发生阴囊(阴唇)肿胀分别为0例和1例(1.6%),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 d和(2.2±1.1) d,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2.4%(2/83)和3.1%(2/64),上述7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对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无论采用一步法或是二步法腹壁穿刺,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相当。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初步评估经腹Sublay修补(transabdominal sublay, TAS)修复腹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初步临床实践中总结其手术要点和适应证。 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的21例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疝的情况、手术细节和手术结果。 结果21例计划实施TAS修补的患者中,19例成功完成,另2例中转完成修补。手术中位时间120 min,术后48 h绝大部分患者仅存在轻度疼痛。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是最常见并发症(15.8%),都在6个月内吸收;1例复发。 结论初步结果表明,TAS修补对于治疗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手术耗时较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成功实施TAS可避免将补片放置入腹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微创卵巢囊肿剥除术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45例行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单孔组)、50例行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多孔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 结果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单孔组、多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3±6.5)min 、(70.8±6.6)min、(52.3±6.2)min,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单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与多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单孔组、多孔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11 850.7±142.2)元、(12 934.6±138.9)元、(11 883.1±131.9)元,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单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与多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单孔组、多孔组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为(2.0±0.8)分、(1.9±0.7)分、(2.5±0.8)分,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的术后24 h VAS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单孔组、多孔组患者的术后1个月切口美容评分(cosmetic score, CS)分别为(21.1±0.9)分、(21.1±0.9)分、(17.5±0.6)分,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的术后1个月CS高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组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术后体象量表评分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壁缝合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的优势;与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具有减轻疼痛、美观的优势;可作为一种符合经济效益的手术方式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血清肿提供必要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BMI、疝类型(斜疝、直疝、股疝)、疝一般情况(疝囊大小、双侧疝、阴囊疝、难复性疝、嵌顿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补片、疝囊处理方式、补片固定方式及血清肿等,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对数似然比检验)与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引起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直疝(P=0.011)、胶水固定补片(P=0.006)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直疝(OR值1.873,95%可信区间1.038~3.380)、胶水固定补片(OR值为1.514,95%可信区间1.019~2.251)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疝及胶水固定补片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推荐减少胶水固定补片,消灭直疝假性疝囊形成的残腔。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2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结果:62例患者中斜疝59例,直疝1例,股疝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探查及疝内容物还纳,其中5例行肠切除加内环口成形术,55例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2例中转李金斯坦术。手术时间平均(76.4±18.9)min;平均住院(5.9±1.8)d;术后发生血清肿发生率2例(3.2%),无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发生;死亡率1.6%(1/62)。术后随访4~24个月,随访率78.7%(48/61),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技术具有探查优势,诊治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各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两年间采用TAPP和TEP术式治疗的腹股沟嵌顿疝病人50例,分为TAPP组(25例)和TEP组(2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损伤、精索血管损伤、输精管损伤情况,对比术后血清肿、术野感染、术后慢性疼痛、复发、术后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肿发生相当,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膀胱、精索及其血管损伤,无感染发生。平均随访10.4月无复发。结论相对于开放腹股沟嵌顿疝手术腹腔镜手术在探查嵌顿内容物血运情况可能更有优势,TAPP相对于TEP在游离腹膜前间隙,处理腹膜更有优势,适合初学者采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巨大阴囊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的5例巨大阴囊疝的病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准备、术中情况、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TAPP,中位手术时间为85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5 d。所有病人均在术中放置阴囊引流管,术后48 h内拔除。有2例病人出现血清肿,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12~29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病例。结论 巨大阴囊疝通过腹腔镜治疗是可行的,但要科学筛选适应证,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处理以及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