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3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307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23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9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1754篇
内科学   18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6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046篇
综合类   3827篇
预防医学   470篇
眼科学   488篇
药学   1242篇
  16篇
中国医学   162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880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964篇
  2009年   881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911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558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23岁,货车司机。驾车途中不慎与另车相撞,右肩臂部撞击于驾驶空前方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急送外院经检查诊断为“右肱骨大结节骨折”(图1)、“右尺骨鹰嘴骨折”(无移位),行右肘伸直位石膏外固定。10d后,患者转量本院求治,经门诊以“右肱骨大结节骨折、有尺骨鹰嘴骨折”收入住院。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二维(2D)及三维(3D)重建,分析其CT、2D及3D征象。结果:寰枢椎骨折23例,其中寰椎骨折5例,枢椎椎体6例,椎弓5例,齿状交7例;寰枢关节脱住9例。CT结合2D及3D重建确诊病例中,依据X线正确诊断仅23例,准确率为71.9%。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是安全准确诊断寰枢推骨折及脱位并确定其类型的较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14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本病的X线特点及其病理基础。通过研究证明了该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并总结了早期先髋的临床及X线表现,对该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4.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Ⅰ期联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7例,手术均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后,植入棒,运用“弓弦原理”,采用CD旋棒技术恢复颈椎的序列,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置仰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7个月,平均11.6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除5例A级、2例B级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无变化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8级,其中5例患者达到E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完全恢复颈椎序列,复位良好,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为一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有严重骨关节炎的手术经验.方法 对7例10髋成人位先天性髋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上移4~6cm.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4.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5.34分.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在正确认识的理解本病各种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有效的组织松解,尽可能将髋臼假体放置在真臼位置上.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创伤性复发性腓骨肌腱脱位的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21例创伤性复发性腓骨肌腱脱位的病例,所有病例均应用Watson Jones手术. 结果 15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5年,平均4.9年.1例因外伤再次脱位,其余14例未再出现脱位,均恢复正常运动或训练,比赛. 结论 Watson Jones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操作简单,损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8.
近二十年来,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方面出现许多技术:如:椎管减压加卢格氏棒、CD、DISK技术等。近年来,由邹德威教授研制成功的脊柱三维复位固定系统(tri-axes fixalort-AF),具有三维可调整功能,短节固定,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准确有效,使植入手术大为简化。减少了副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损伤脊髓的恢复,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9.
发育性髋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临床表现较隐匿,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对X线、造影、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方法对发育性髋脱位的诊断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发育性髋脱位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本组3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内、外踝采用张力带钢丝、单纯螺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于踝关节上方2~3cm处用1枚3.5~4.5mm长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于术后6~8周后去除。术后石膏托固定2周后使用CPM进行踝关节锻炼。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75年;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应进行螺钉固定,为避免术后螺钉折断,应于术后6~8周后取出,术中应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并应强调腓骨的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