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5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86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8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65篇
内科学   1367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4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4733篇
综合类   2618篇
预防医学   409篇
药学   741篇
  12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918篇
  2010年   859篇
  2009年   986篇
  2008年   1127篇
  2007年   1218篇
  2006年   1314篇
  2005年   979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目的比较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多巴胺或呋塞米和多巴胺联合应用对无肝期肾功能和尿量的影响。方法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2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和呋塞米-多巴胺组(F组),每组21例。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多巴胺(2~5μg.kg-1.min-1)至术毕,F组则在无肝期开始时静注呋塞米0.1mg/kg。观察无肝期输液量、血液动力学和尿量,检测血清肌酐(Cr)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D组比较,F组无肝期尿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无肝期时间、输液量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全身血管阻力(TSVR)、Cr、CCr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移植术中持续泵注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无肝期尿量。  相似文献   
22.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尸体供肝和36例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结果36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235例尸体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1%;肝内胆道狭窄和胆道铸型结石形成等严重胆道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中未发生.讨论缺血时间尤其热缺血时间是导致严重胆道并发症的最主要的原因,所留取的受体胆道长度也是影响胆道并发症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误诊原因和诊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问我院收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1例,回顾性分析21例病人的误诊原因、诊断要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及其预后。结果患者都有从初诊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的诊治史。21例患者都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的用量、时间因人而异,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有16例患者获长期缓解,有5例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治疗,有3例病程进展快发生“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死亡1例。尚无肝移植手术的病例。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因不明,本病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治疗效果差。激素可以长期缓解部分病例,有复发病例;部分病例需长期口服激素治疗。激素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程发展进程;部分患者病程进展速度快, 激素仅能使胆红素和转氨酶降低,不能阻断病程的进展,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其必然的结果,肝移植术是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Larson  A.  M.  Poison  J.  Fontana  R.  J.  宋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43-44
严重的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常常会引起急性肝衰竭(ALF),作者在美国的22所三级护理中心调查了由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衰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预后,用超过6年的时间收集到662例完全符合ALF(包括肝源性凝血症和肝性脑病)标准的患者资料,详细分析后发现:其中有275例(45%)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调查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相关性ALF的年度百分比由1998年的28%上升至2003年的51%。对乙酰氨基酚的中位摄入量为24g(相当于48个高含量的片剂)。在上述275例中,误服过量者有131例(48%),有意服用者(即有自杀倾向者)有122例(44%),还有22例(8%)为不明意图。在误服组中38%同时服用了两种或多种对乙酰氨基酚制剂,63%患者服用了含有镇静剂的复合制剂。据报道,81%患者因为急性或慢性疼痛误服了对乙酰氨基酚和(或)其他镇痛剂。总体上,有178例研究对象(65%)存活,74例(27%)未经肝移植而死亡,23例(8%)进行了肝移植,其中71%的患者仅存活了3周。未接受移植的存活率和肝移植存活率在误服组和有意服用组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
快速供肝切取与修整的外科技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总结肝脏移植供肝的快速切取和修整经验。方法分析2004年共186例快速供肝的切取和修整的资料。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灌注附加下腔静脉引流,快速切取供肝,4℃UW液中保存和修整肝脏。结果供肝热缺血时间为3~10min,平均4.5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3-16h,平均7h。供肝的修整时间为26~90min,平均46min。供肝修整时发现肝动脉解剖变异20例。结论快速供肝切取法要求术者技术娴熟、动作迅速和准确,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供肝热缺血时间。快速切取法能保证供肝的质量和确保供肝切取的成功。  相似文献   
26.
肝移植目前已经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肝移植手术例数的逐年增加,手术技术日趋成熟,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的治疗水平已成为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分析我院肝胆外科中心8例原位全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方法 对12例肝移植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11例术前体重增加2~5kg,血浆白蛋白上升6~18g/L,术后1例诉腹胀,1例发生腹泻,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1例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根据不同疾病的营养代谢特点给予合理的术前营养护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减少细菌移位引起的肠源性感染,同时注意长期营养支持,有利于肝移植患者机体的早期康复及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疼痛,评价肝移植术后疼痛治疗特点。方法4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为肝癌组23例及肝炎肝硬化组25例,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用量,病人镇静、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一般情况相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及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总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3%、21·8%、22·9%、12·5%、18·7%,多为轻中度疼痛(90·5%)。结论肝移植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程度轻,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疼痛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9.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疾病凶险,自然死亡率高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肝移植开始应用于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现今,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英国伯明翰伊丽莎白医院一组110例ALF结合肝移植病人1年存活率达到81%,5年存活率高达73%。笔者一组86例ALF结合肝移植资料表明病人的1年存活率为88%,5年存活率达71%。这些数据表明现代外科干预处理ALF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0.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间施行肝移植的4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CMV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在451例患者中,发生CMV性肺炎7例,感染率为1.66%。CMV性肺炎的症状明显早于体征,7例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约1周后逐渐出现干咳、气促、呼吸困难等;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CMV pp65抗原检测均为阳性。CMV性肺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和适量的胸腺肽等的个体化免疫调节方案以及广谱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方法,6例治愈,治愈率为85.7%。结论 CMV性肺炎的早期临床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仍有规律可循,CMV pp65抗原检测法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特点。采取联合抗病毒和个体化免疫调节等综合措施治疗CMV性肺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