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32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775篇
预防医学   204篇
眼科学   1576篇
药学   595篇
  5篇
中国医学   26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低浓度噻替哌液滴眼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视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表疾病 ,传统方法采用手术切除 ,但术后复发率非常高。我科 1999年至 2 0 0 1年对 12 6眼翼状胬肉术后应用 0 .0 0 5 %噻替哌液滴眼 ,使复发率明显减少。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翼状胬肉患者 110例 12 6眼 ,其中男5 1例 5 8眼 ,女 5 9例 6 8眼 ,均为原发眼。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4.8岁 ) ,病程 2~ 12年 (平均 8.6年 ) ,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 2mm以上 ,大小 3.2~ 6 .5mm ,平均4 .5mm。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 ,局麻下行翼状胬肉头部转移术。术中充分分离上、下两侧的病变组织 ,并…  相似文献   
32.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282例翼状胬肉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0.6%、复发性胬肉有效率100%。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癌抗生素,药理作用为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参与DNA,抑制血管新生和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少量药物真接干扰胬肉新陈代谢、致使胬肉逐渐萎缩。平阳霉素胬肉体部注射变极为强烈的增生倾向和带有破坏性趋势为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则是复方平阳霉素对翼状胬肉发生治疗作用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34例36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后羊膜溶解时间进行跟踪。方法:采用DMEM培养液与纯甘油1:1比例的保存液-80℃保存的羊膜对翼状胬肉患者行AMT术,随防时间18个月,其中术后1月、2月、半年观察AMT术后及羊膜溶解的时间进行跟踪。结果:36眼患者中,治愈(角膜透明,巩膜术区结膜生长良好,充血消失)34眼,占94.5%,复发(手术后6个月纤维组织增生侵入角膜伴新生血管)2例,占5.5%。羊膜溶解:1个月3例,占8.3%、2个月30例,占83.3%,半年全部溶解。结论:AMT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大多数羊膜溶解时间是1~2月。  相似文献   
34.
翼状胬肉术后严重并发症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例1:男,72岁。2002-10在某职工医院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一直疼痛、畏光、流泪,经治疗无好转2wk转入我院。查体:Vos0.5,左眼鼻侧近角膜缘角膜溃疡约2mm×3mm,内眦部结膜缺损约6mm×8mm,暴露巩膜区色苍白。左眼外斜约30°,眼球不能内转。其余眼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左眼翼状胬肉术后内直肌离断、角膜溃疡。入院后局部给予泰利必妥、安贺拉、贝复舒、爱丽等眼液治疗,1wk后角膜溃疡基本修复。并行左眼内直肌探查、羊膜移植术。20g/L利多卡因于内眦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分离结膜与Tenon囊,根据牵引肌肉患者眼球运动时明显…  相似文献   
35.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一般认为由于多种原因(如风沙、紫外线等)刺激,使结膜深层弹性纤维变性,炎性细胞增生形成翼状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可能也是发病基础。小而静止者无需治疗,而对于进行性增生,近瞳孔区影响视力,影响眼球运动及美观者则需手术治疗,但手术复发率高,且复发的胬肉进展快,经常  相似文献   
36.
翼状胬肉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37.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因其向角膜生长,引起角膜散光;甚至遮盖瞳孔区,致严重的视力障碍.目前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我们于1998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翼状胬肉旋转--推进瓣术,共收治41例患者,48只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翼状胬肉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可高达24%-89%。其原因与手术创伤加快了成纤维细胞增生有关。因而,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9.
翼状胬肉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柳林,杨德旺,郭峰,李春武,戴建华我们对35例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35例胬肉患者均系初诊初发型患者,抽血前未...  相似文献   
40.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1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翼状胬肉是常见结膜病中最复杂、最难治疗的眼病之一。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30%~60%[1],目前尚无彻底根治手段。我们从2002至2004年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1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8例中男70例,女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