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397篇
  免费   44369篇
  国内免费   36181篇
耳鼻咽喉   7857篇
儿科学   7107篇
妇产科学   4873篇
基础医学   41995篇
口腔科学   8426篇
临床医学   138969篇
内科学   69574篇
皮肤病学   8717篇
神经病学   11184篇
特种医学   189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1篇
外科学   45024篇
综合类   215371篇
预防医学   46346篇
眼科学   12440篇
药学   81196篇
  908篇
中国医学   103595篇
肿瘤学   48851篇
  2024年   5433篇
  2023年   18450篇
  2022年   17091篇
  2021年   21378篇
  2020年   20045篇
  2019年   21135篇
  2018年   11341篇
  2017年   19184篇
  2016年   21645篇
  2015年   23550篇
  2014年   35985篇
  2013年   35862篇
  2012年   49678篇
  2011年   56217篇
  2010年   53453篇
  2009年   52217篇
  2008年   56824篇
  2007年   50388篇
  2006年   46615篇
  2005年   42924篇
  2004年   37302篇
  2003年   29642篇
  2002年   27099篇
  2001年   22294篇
  2000年   17768篇
  1999年   13997篇
  1998年   10781篇
  1997年   8936篇
  1996年   8051篇
  1995年   6871篇
  1994年   6087篇
  1993年   4562篇
  1992年   4476篇
  1991年   4237篇
  1990年   3383篇
  1989年   3344篇
  1988年   1559篇
  1987年   933篇
  1986年   572篇
  1985年   314篇
  1984年   155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均采用VATS手术治疗,A组(5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B组(60例)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肺功能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A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B组患者(13.3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术后应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α-2b IFN)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例行ASCT的NHL患者为研究对象,移植前疾病评估均未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试验组血象恢复后给予IFN 3 000 000 U次/隔日干预治疗,3个月后停用;对照组未行干扰素干预治疗,分析总体疗效及两组对比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34(10~50)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31~45)个月,3年总体无进展生存(progressive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ial,OS)分别为54.7%、66.8%。ASCT后试验组1年内无疾病复发,2年内复发率为12.5%;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为20%,2年内复发率为30%。结论:NHL患者在ASCT后给予重组人α-2b IFN早期干预治疗,患者耐受性好,可能降低移植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联合 ERAS 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1 月至2018 年 10 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 92 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根 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组39 例及常规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 组 53 例,对比两组围术 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下切缘、清扫淋巴结数量及 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ERAS 组较常规手术联合ERAS 组,总切口长度更短 [(6.7±1.1)cm 比(8.5±1.3)cm,P=0.000],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 [(22.2±5.2)h 比(27.1±7.9)h,P=0.001],首次排便 时间更早[(70.2±19.8)h比(83.1±20.4)h,P=0.005],术后第一天C反应蛋白值更低[(43.5±28.6)mg/L比(57.2±33.2) mg/L,P=0.038],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7.0±1.7)d 比(8.1±2.1)d,P=0.010],且术后 2~4 天疼痛评分更低(P < 0.05)。 结论 经验丰富的腔镜医师采用单孔加一孔手术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并联合 ERAS 干预是安全可行的,且单孔加一孔 手术可减低操作难度,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探讨lncRNA 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248例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lncRNA ABHD11-AS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吸烟状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BHD1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意义;应用qRTPCR方法检测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体外功能测定评估敲低ABHD11-AS1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探讨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结果   lncRNA ABHD11-AS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吸烟患者较少(P=0.02),分期更晚(P < 0.01);ABHD11-AS1高表达预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细胞株中高表达;敲低ABHD11-AS1的表达可抑制体外细胞增殖和迁移;敲低ABHD11-AS1表达抑制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  结论   ABHD11-AS1可能通过促进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辅助性T细胞(Th)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95例结直肠癌术后合并感染性并发症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7 d晨起空腹外周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验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含量及Th1/Th2比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PCT和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3 d、7 d,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外周血Th2细胞含量、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Th1/Th2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 ROC曲线显示,术后3 d、7 d,PCT、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AUC均>0.80。PCT联合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指标单独诊断相近。结论 PCT和Th1/Th2比值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快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8.
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且病情复杂,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已被众多临床工作者高度关注。笔者在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内生痰浊、痰凝气滞、痰阻络脉、瘀阻不通,继而痰浊瘀血交阻,而形成痰瘀阻络。痰浊闭阻清窍脉络,瘀血滞遏经脉,与风气相搏结,随风气走窜经络而见面部、四肢抽动不休,阻塞气道故见喉间吭吭有声。痰瘀入络,络脉不畅,痰瘀固着,病邪更盛,日久痰瘀阻滞络脉,形成恶性循环,顽疾怪病丛生,致使多发性抽动症更加缠绵难治。治疗方面,应从"痰""瘀"辨证入手,以祛痰通络,化痰熄风为主。  相似文献   
89.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是指发生于脑和脊髓的疾病,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本文就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CNS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CNS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外泌体简介1.1外泌体的一般生物特性及发现过程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大小30~150 nm膜状囊泡,由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通常表现出杯状或碟状的形态[1]。其外膜与细胞膜相似,含磷脂双分子层,其内含有蛋白质、脂类、  相似文献   
90.
《右江医学》2019,(9):641-646
Ataxin-3 (AT3,ATXN3)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正常情况下,它参与基因转录、蛋白代谢、磷酸化以及自身泛素化水平的调节。然而突变的Ataxin-3的表达可致转录失调,导致细胞毒性和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SCA3)。AT3的异常不仅能导致神经性病变,而且据最近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AT3的失调可能涉及一些人类癌症或者癌症前期病变(如胃癌、乳腺癌、肺癌、睾丸癌、肝硬化等)的发病机制。虽然目前国内关于ATXN3的研究较少,但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该综述主要总结它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