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92篇
  免费   3126篇
  国内免费   1982篇
耳鼻咽喉   1109篇
儿科学   294篇
妇产科学   136篇
基础医学   1515篇
口腔科学   274篇
临床医学   11192篇
内科学   7274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707篇
特种医学   3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2448篇
综合类   19248篇
预防医学   2549篇
眼科学   607篇
药学   7592篇
  241篇
中国医学   3445篇
肿瘤学   634篇
  2024年   598篇
  2023年   2208篇
  2022年   1866篇
  2021年   2483篇
  2020年   2599篇
  2019年   2661篇
  2018年   1148篇
  2017年   1991篇
  2016年   2166篇
  2015年   2385篇
  2014年   3854篇
  2013年   3852篇
  2012年   4816篇
  2011年   4863篇
  2010年   4450篇
  2009年   4242篇
  2008年   4097篇
  2007年   3446篇
  2006年   3085篇
  2005年   2703篇
  2004年   2343篇
  2003年   2121篇
  2002年   1723篇
  2001年   1316篇
  2000年   948篇
  1999年   760篇
  1998年   668篇
  1997年   646篇
  1996年   577篇
  1995年   530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肺癌选择性扩大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选择性C-N3淋巴结清扫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施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10例,心血管成形术64例,C-N3 (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18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4例(2.7%),并发症18例(11.5%),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50.0%、39.7%.接受C-N3淋巴结清扫的1年生存率88.9%.结论选择性地实施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C-N3淋巴结的清扫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采用MPCNL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资料。结果192例微创经皮肾造瘘取石术均一期顺利完成,其中单通道取石115例,多通道取石77例;1次取石138例,2次以上取石54例,结石清除率为89.1%;中位手术时间85 m in,术中估计出血量中位数45 m 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高效和恢复快的优势,是治疗肾脏复杂结石的良好方法之一,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非药物涂层支架(non-DES)年代和DES年代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方法DESIRE注册研究(D rug-E 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 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年代(2001年7月~2002年6月)及DES年代(2003年7月~2004年6月)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血清学、药物治疗、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比较两个不同年代接受PC I患者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结果非DES年代组763例,DES年代组1417例。与非DES年代组相比,DES年代组PC I术中处理血管支数(1.31±0.54比1.39±0.61,P<0.001)、病变个数(1.57±0.90比1.77±1.05,P<0.001)和植入支架数(1.52±0.88比1.71±1.03,P<0.001)均多于非DES年代组。2组PC I操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年代组处理左主干病变(1.6%比3.3%,P=0.017)、弥漫病变(11.4%比19.6%,P<0.001)和多支病变(52.3%比56.8%,P=0.046)的比例高于非DES年代组,2组院内不良心脏事件分别为1.2%和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DES年代相比,DES年代较多的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和弥漫病变行PC I治疗,植入的支架数增加,但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994.
胃肠功能正常但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应行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给予营养。鼻饲管常引起食管糜烂、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的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采用PEG方法重建消化道营养通路,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快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为6例患者施行PEG.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定位方法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按定位方法分为3组:CT定位54例、X线定位47例、B超定位15例,对其病理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组定位经皮肺活检病理结果CT定位阳性率为94.4%。X线定位91.5%,B超定位73.3%,CT及X线定位与B超定位阳性率相比差异显著,3组间并发症无差别。结论 对周围垂肺部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CT及X线定位优于B超定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观察2000-2005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4例,其中62例接受了溶栓治疗,平均年龄为59.3岁,98.4%的患者使用了尿激酶。联合用药包括静脉或皮下注射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静滴硝酸酯类药物、卢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调脂药。76.3%的患者接受了ADP受体拮抗剂,包括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有创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000-2005年的趋势分析提示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口服口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调脂药的使用正在上升,而溶栓治疗下降。随访期间各种原因死亡率5.8%,致残性中风0.9%,各种原因住院率6.3%。Cox回归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与高尿酸血症、口服β受体阻滞剂、普通肝素和再梗死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开展的不够,特别是老年人和入院较晚者更低。高尿酸血症、普通肝素和再梗死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口服卢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灌流液吸收及对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需使用大量的灌流液可被吸收入血循环,从而可能引起循环动力学和血生化的改变。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时间超过120m in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29例,监测袖带血压(MBP)、心率(HR)、右颈内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选麻醉前、手术前及术中每30m in为记录时间点。术前、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测血PH、Na+、K+、C l-、BE值。结果:术中HR的变化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BP、CVP渐增高,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量的增加而增高。血Na+、K+、C l-的浓度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结论:灌流液吸收对器官代偿功能正常的病人尚不易引起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剧烈变化而出现灌流液吸收综合征,但手术时间延长、灌流液用量增多、术中组织损伤加大等均可增加术中吸收液体过多、循环超负荷的危险性,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扩张脊柱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及转移性肿瘤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球囊扩张系统,对16例椎体压缩骨折共25个病椎行PKP治疗。均为椎体后壁较完整的压缩骨折,且无明显的硬膜囊和神经根压迫症状。结果12例术后次日腰背疼痛消失,4例明显减轻,用临床疼痛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术前6.77±1.90分,术后2.46±1.47分;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6.20±3.14mm,术后18.20±3.63mm;手术时间45~60(M=50)m in;出血量可忽略。出现椎体后缘和前纵韧带旁少许骨水泥外渗各1例,但未引起不适。经3~6(M=5)个月随访止痛效果稳定,椎体高度未丢失。结论PKP手术操作简单,对胸、腰椎压缩骨折局部止痛效果较好,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并能阻止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00.
女性下段直肠癌阴道后壁切除与阴道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明  刘宝善  刘超  唐小海  燕锦  徐琳 《四川医学》2006,27(5):526-527
目的 探讨女性后盆腔脏器切除术后阴道后壁重建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1994年至1996年我院行女性后盆腔脏器切除术31例,其中采用带血管蒂回肠3例和子宫浆肌瓣2例替代作阴道后壁重建。结果 阴道重建5例中,4例一次性愈合,1例子宫浆肌瓣远侧部分缺血坏死,处理后愈合。术后3个月恢复性生活。随访5年,2例死亡,3例生存,无局部复发。结论 女性下段直肠癌后盆腔脏器切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和子宫浆肌瓣,即时重建阴道后壁,可保留患者的性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