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7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377篇
耳鼻咽喉   232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501篇
口腔科学   362篇
临床医学   2410篇
内科学   597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692篇
特种医学   5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69篇
综合类   4578篇
预防医学   932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1607篇
  38篇
中国医学   775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967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845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772篇
  2003年   706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探讨医用控温毯在亚低温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用医用控温毯实施亚低温疗法,根据惠者的病,睛需求达到理想体温进行调节体温和水温等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冰敷全身大血管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降温速度比对照组的明显显效,22例患者体温都控制在32℃~37℃之间,降温维持时间稳定。而对照组体温骤起骤降,非常不稳定,有10例患者要使用安热静肌肉注射后,体温才降下来。结论凡具有亚低温疗法适应症者,采用控温毯效果显著,且开始越旱越好。  相似文献   
72.
亚低温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温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早在古罗马时代希波克拉底就知道将受伤的士兵包裹后放入雪中以减少出血量。上个世纪30~40年代,Fay[1]首次报道了低温用于脑外伤的治疗,第一次将低温应用于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73.
于鲁欣  初静  常丽丽 《医学信息》2006,19(2):335-336
颅脑降温仪具有操作简便,制冷迅速,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制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刺激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对我院ICU2004年1月-2005年6月83例应用冰毯的高热病人进行分析,其中发生皮肤损伤6例,为给同行们在使用冰毯过程中提供有益的经验,对6例出现皮肤损伤的原因,防治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4.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中毒性脑病和颅脑损伤患的脑复苏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据献报道,亚低温治疗较常温治疗患更易并发院内感染.发病率为12.96%。而国内尚未见对于在ICU接受亚低温治疗患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相关报道。笔对在2002年5月至2005年9月期间.收住ICU接受亚低温治疗的患进行院内感染的分析.发现亚低温治疗患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常温治疗患相比无显性差异。现结合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彧  徐东  陈生龙  万峰 《北京医学》2003,25(3):191-19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与技术方法。方法 分析术前预计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34例 ,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 10例 (2 .3% )。中转原因包括 :顽固性心律失常 2例 ,搬动心脏时顽固低血压 2例 ,右冠急性阻塞缺血引起心率下降和血压降低 2例 ,心脏明显扩大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 2例 ,因完成的血管桥不通畅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 2例。结果 中转体外循环后 9例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 ,1例在低温室颤下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为 (131.5± 4 0 .1)min。远端吻合口数目平均为 (3.5± 1.0 )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6例。本组无住院死亡者。术后室颤 1例 ,除颤成功 ;房颤 2例 ,药物治疗好转。随访术后 6个月突发心律失常死亡 1例 ,考虑为晚期缺血性心肌病。结论 OPCAB手术存在中转体外循环的可能性。随着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操作经验的积累 ,可减少中转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增加OPCA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
舒普深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舒普深与头孢哌酮对68例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分别用舒普深或头孢哌酮治疗.舒普深组治疗小儿肺炎有效率为94.1%,头孢哌酮组为79.4%,两组差异显著.舒普深在治疗小儿肺炎中疗效高于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77.
深低温停循环逆行脑灌注行胸主动脉瘤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们采用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辅以上腔静脉持续逆行脑灌注 (CRCP)方法 ,手术治疗 2例急性DeBakeyI型夹层动脉瘤 (DAA)和 1例急性钝性创伤性主动脉峡部破裂伴假性动脉瘤 (FA)病人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例DAA均为男性 ;年龄 32、4 4岁。急性胸痛入院 ;经CT、MRI确诊 ;单个内膜裂口 ,分别位于导管韧带旁、左锁骨下动脉旁 ;升主动脉直径 5 4cm、4 6cm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微量反流。 1例行升主动脉加半弓置换术 ,1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术。1例FA为女性 ,38岁。车祸…  相似文献   
78.
持续低温烧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生活中常会接触一些温度不太高的热源用作取暖工具,如热水袋、烫壶等。但由于使用人熟睡、昏迷或偏瘫等原因暂时失去知觉,使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持续接触此类低温热源,致使热量积蓄而导致接触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烧伤称之为低温烧伤,由于冬季中取暖工具使用广泛故此种烧伤的发病率高。我科于2002~2003年共收治46例低温烫伤的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通过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及其保护方法。方法 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用小型猪16头,体重22~25kg。鼻咽温降至18℃时分别给予如下处理90min:DHCA(I组),顺行脑灌注(ACP,Ⅱ组),逆行脑灌注(RCP,Ⅲ组),RCP 尼莫地平(Ⅳ组)。复温120min至鼻咽温36℃。取左侧海马头部制备细胞悬液,AnnexinV—FITC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正常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Ⅱ组明显高于Ⅲ组,Ⅱ组、Ⅲ组与IV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Ⅱ组明显低于Ⅲ组,Ⅱ组、Ⅲ组与Ⅳ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坏死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死亡细胞百分比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显著性界值P=0.05)。结论 DHCA后神经元发生凋亡、坏死和死亡,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ACP使细胞凋亡和死亡减少,神经元保护作用最佳;RCP亦能使细胞凋亡和死亡减少,但神经元保护作用次于ACP;尼莫地平部分抑制了Ca^2 内流,脑保护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