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大鼠对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转录因子EB(TFEB)自噬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沙格列汀干预组,每组14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NAFLD合并T2DM模型。在建模成功后,分别给予沙格列汀或生理盐水灌胃8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INS,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肝组织p-AMPK、mTOR、TFEB和自噬标记物LC3B-II蛋白表达。结果 沙格列汀处理组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脏指数分别为(341.53±5.15)g、(11.06±0.49)g和(3.32±0.25)%,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353.27±8.74)g、(12.77±0.84)g和(3.67±0.18)%,P<0.05】;FPG、INS和HOMA-IR水平分别为(9.45±0.71)mmol/L、(7.92±0.34)mIU/L和(3.44±0.36),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3.97±0.92)mmol/L、(14.57±0.84)mIU/L和(9.03±0.91),P<0.05】;TC、TG、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79±0.17)mmol/L、(0.81±0.13)mmol/L、(68.76±4.11)IU/L和(54.49±5.21)IU/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05±0.20)mmol/L、(2.04±0.15)mmol/L、(119.73±3.94)IU/L和(83.27±7.68)IU/L,P<0.05】;肝组织p-AMPK、TFEB和LC3B-II表达分别为(1.13±0.11)、(1.23±0.13)和(1.17±0.12),显著强于模型组【分别为(0.62±0.07)、(0.48±0.05)和(0.37±0.04)】,而mTOR表达为(0.89±0.08),显著弱于模型组【(1.53±0.16),P<0.05】。结论 沙格列汀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TFEB自噬信号通路显著降低NAFLD合并T2DM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肝脂肪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对初诊T2MD患者行二甲双胍+沙格列汀或者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对于血糖波动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初诊T2MD患者,共7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6例。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实验组行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T2MD患者行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血糖波动相对较小,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片口服对继发性口服药物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继发口服药物失效的60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口服沙格列汀片,1次/d,B组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早、晚各1次,疗程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体质指数(BMI)的变化。结果:2组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P2 hBG、HbA1c和T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口服药物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经口服沙格列汀片及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治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老年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更加方便,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遵医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8.5%)加用沙格列汀或地特胰岛素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6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血糖不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地特胰岛素组,每组30例,均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的变化,记录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沙格列汀组:(6.3 ±0.6) mmol/L比(8.8±0.7) mmol/L、(8.2±0.8) mmol/L比(13.2±1.0) mmol/L、(6.7±0.3)%比(7.9±0.5)%、(25.6±5.8) kg/m^2比(28.6±5.6) kg/m^2;地特胰岛素组:(5.0±0.4) mmol/L比(9.0±0.8) mmol/L、(10.3±1.2) mmol/L比(13.6 ± 1.1) mmol/L、(6.8±0.5)%比(8.0±0.4)%、(26.5 ± 5.6) kg/m^2比(27.5 ±5.2)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地特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13.3%(4/30)比0],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3.3%(1/30)比23.3% (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和地特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8.5%)的血糖控制均有效,沙格列汀在体质量下降、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好于地特胰岛素.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评价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稳态模型2(HOMA-2)指数及血脂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SinoMed、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HOMA-2指数和血脂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9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s,合计3 4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格列汀较安慰剂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HOMA-2β指数[MD=6.31,95%CI(1.70,10.92),P<0.001];沙格列汀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较其他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HOMA-2β指数(P<0.05),并降低患者HOMA-2IR指数[MD=-0.18,95%CI(-0.30,-0.06),P<0.001],但对于血脂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可以改善患者胰岛素β分泌功能,但其对血脂的调节不优于传统口服降糖药,由于纳入研究数目较少,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6.
27.
相晓梅  吕晓芳 《药学研究》2022,41(9):621-624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疗效,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达标率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37例糖尿病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9),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立足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格列汀治疗。评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的血清胰岛素(Ins)、C肽、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3.8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胰岛素、C肽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胰岛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少,用药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39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接受格列美脲片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血糖波动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NLR及PL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NLR和PL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s,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CIMT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CIMT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波动、NLR和PLR,改善由高血糖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沙格列汀片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次给药后的药动药效学。方法 1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男性住院患者口服沙格列汀片5 mq qd 7 d,在第7天采集12 h内动态血标本,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沙格列汀的浓度,同时测定全血样本中血糖水平,并用DAS3.2.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多次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 q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为(16.27±9.28)μg·L-1,tmax为(1.70±0.48)h,t1/2为(3.33±0.59)h,AUC0-12为(45.19±18.67)μg·h·L-1,AUC0-∞为(49.15±19.71)μg·h·L-1。沙格列汀的血药浓度与血糖水平无特异相关性。结论沙格列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动学特征在正常范围内,安全性较好,对于部分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控制血糖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30.
观察为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进行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为对照组患者增加胰岛素的用量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5mg的沙格列汀(口服)进行治疗,在用药12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发生不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胰岛素的用量增加28U,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胰岛素的用量无明显改变。在治疗组患者中,有26例患者的血糖达标,达标率为62%。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的血糖达标,达标率为49%。结论: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沙格列汀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减少其胰岛素的用量,有效解决其使用大剂量胰岛素仍难以控制血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