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5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631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386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3125篇
内科学   2101篇
皮肤病学   352篇
神经病学   1109篇
特种医学   3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72篇
综合类   7632篇
预防医学   2096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9367篇
  70篇
中国医学   1562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854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877篇
  2016年   829篇
  2015年   1069篇
  2014年   1625篇
  2013年   1637篇
  2012年   1933篇
  2011年   1959篇
  2010年   1875篇
  2009年   1629篇
  2008年   1692篇
  2007年   1509篇
  2006年   1365篇
  2005年   1296篇
  2004年   1131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半负荷量氯吡格雷反应能否预测氯吡格雷抵抗。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8例,于服用氯吡格雷150 mg前、服药后12~18 h内及第4天,采血检测10和2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以10和20μmol/LADP为诱导剂时,半负荷量之后的血小板聚集值不能预测氯吡格雷抵抗(P>0.05);半负荷量之后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值小于0.5ohms以及半负荷量之后血小板聚集降低的百分率小于12.22%和16.03%可预测氯吡格雷抵抗(P<0.001)。结论服用半负荷量氯吡格雷150 mg后12~18 h内的血小板聚集值不能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现象;而此值与用药前血小板聚集值的差值以及降低的百分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992.
绝大多数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入院时已超过溶栓时间窗或病情已不允许,目前仍无特效疗法,致残、致死率很高,成为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本文拟探讨APCI患者早期应用巴曲酶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α-内收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复方缬沙坦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80例肾性高血压及40例正常人群α-内收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 α-内收蛋白G/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3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TT和GT基因型患者用药后血压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可能与a-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付洪楼  董海涛 《山东医药》2012,52(33):79-81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钠与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 mg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NIHSS及NDS评分,检测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 经治疗14 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N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用药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头颅CT检查显示治疗组梗死灶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由于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抗栓处理,如常规双联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或静脉的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璜达肝葵钠、比伐卢定)、静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阿昔单抗、埃替非巴肽、替罗非班)明  相似文献   
99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尽管接受了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称为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引起的广泛关注使个体化抗血小板药物成为这些患者改善预后的治疗策略。在遗传学检测的辅助下,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替卡格雷和坎格雷拉以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和高剂量氯吡格雷是可能的应对措施。就现有的临床试验研究证据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采用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LDS)人工拌沙撒粉法、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喷洒法在云南山区开展现场杀螺试验,灭螺后7、15、30 d,LDS组钉螺死亡率、活螺密度下降率、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为72.69%~87.16%、74.10%~88.84%和20%~30%,MNSC组分别为66.21%~91.06%、69.55%~91.36%和19.44%~27.78%,WPN组分别为78.10%~90.18%、82.44%~91.60%和17.50%~20%。结果显示,LDS、MNSC和WPN灭螺效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有华法林抗栓指征的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心房颤动(有1项以上危险因素)、机械瓣置换术后和左室血栓的患者,冠脉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组)治疗,严格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观察1年总的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选择同期86例冠心病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组)治疗,64例有华法林抗凝指征的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抗凝组)治疗(INR2.0~3.0)进行比较。结果三重抗栓组1年总的出血发生率为17.4%,与双重抗血小板组(4.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抗凝组(10.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严重出血事件三重抗栓组显著高于其他两者(13.3%vs 1.2%,4.7%,P<0.01或0.05)。结论三重抗栓治疗明显增加患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网膜素1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0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BBP4和网膜素1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治疗后FPG和HOMA-IR明显降低(P<0.05),血清RBP4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而网膜素1水平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BP4与FPG、体质指数及HOMA-IR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网膜素1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FPG、体质指数及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调节血清RBP4和网膜素1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对维、汉两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而住院的维吾尔族患者40例和汉族患者40例,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的改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复发进行靶血管再通治疗)及出血事件的发生,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各发生1例出血(维吾尔族组脑出血1例,汉族组消化道出血1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凝血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汉两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12个月)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