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84篇
  免费   7477篇
  国内免费   5289篇
耳鼻咽喉   990篇
儿科学   1516篇
妇产科学   1096篇
基础医学   6248篇
口腔科学   2616篇
临床医学   28719篇
内科学   13038篇
皮肤病学   739篇
神经病学   1915篇
特种医学   73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3篇
外科学   19128篇
综合类   49809篇
预防医学   18645篇
眼科学   1058篇
药学   22305篇
  382篇
中国医学   15048篇
肿瘤学   3558篇
  2024年   1303篇
  2023年   4301篇
  2022年   3637篇
  2021年   4398篇
  2020年   4351篇
  2019年   4059篇
  2018年   2214篇
  2017年   3304篇
  2016年   3878篇
  2015年   4994篇
  2014年   8922篇
  2013年   8584篇
  2012年   11672篇
  2011年   12793篇
  2010年   11405篇
  2009年   11437篇
  2008年   12747篇
  2007年   11436篇
  2006年   11231篇
  2005年   13393篇
  2004年   8748篇
  2003年   7325篇
  2002年   5582篇
  2001年   4472篇
  2000年   3315篇
  1999年   2514篇
  1998年   2052篇
  1997年   1986篇
  1996年   1711篇
  1995年   1408篇
  1994年   1254篇
  1993年   834篇
  1992年   758篇
  1991年   605篇
  1990年   547篇
  1989年   636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42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方法对212例产妇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合并纳入本次研究中,遵从随机抽样原则等分分为两个组别,即对参照组106例、研究组106例。前组产妇未采用盆底康复治疗,后组产妇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仪器,统计整合两组与治疗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采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有所改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情况所有减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儿童大面积皮肤缺损疗效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VAC治疗,以皮片成活时间、皮片成活率、换药次数及住院天数评估疗效,以长海痛尺分级法评估患儿疼痛等级,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儿心理状态,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患儿预后情况,以自制生活质量表评估患儿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组患儿皮片成活时间、换药次数与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皮片成活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疼痛感、SDS与S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活动能力、心理健康及社交能力均低于治疗后,干预组治疗后活动能力、心理健康及社交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AC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儿童大面积皮肤缺损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儿生理疼痛与心理焦虑,减少伤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3.
梁双 《医疗装备》2020,(6):21-2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传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开展膝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各项Rasmuss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4.
25.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预防医学·卫生类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1001-4411,国内统一刊号:CN22-1127/R,大16开本。辟有改革管理、健康教育、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遗传与优生、生殖健康、调查研究、更年期保健、综述、实验与基础研究、适宜技术等栏目。  相似文献   
26.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中医情志刺激对阈下抑郁的反应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2到2014年我院的13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患者分组为两组,一组使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共有64例,一组使用益生菌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共67例,两组患者每天用药4次,每次两粒,持续治疗两周,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复查便检结果。结果:复方谷氨酰胺患者组的显效率为47.51%,有效率为37.16%,无效为15.33%;与双歧杆菌患者组的显效率为54.74%,有效率为39.42%,无效则为5.84%,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双歧杆菌患者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更高。结论:临床中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双歧杆菌治疗具有比较可靠的效果,临床中患者得到的治疗效果突出,对比复发谷氨酰胺的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中药烫熨技术对老年上肢骨折患者术后中后期功能康复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0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锻炼联合穴位按摩、穴位贴敷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烫熨技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VAS评分、SDS评分、关节活动情况、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83. 33%60. 00%);关节屈伸、伸展度高于对照组; VAS评分、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药烫熨技术联合运动锻炼、穴位按摩、穴位贴敷法可有效提升患者上肢骨折屈伸、伸展功能恢复程度以及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翁连解毒汤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浊毒内蕴型UC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翁连解毒汤,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T细胞、NK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凝血功能、生命质量变化,完成治疗后总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NK细胞、T淋巴细胞组成、CR、TNF-α、IL-1 β、ESR、内毒素、IL-10、FIB、PLT、APTT改善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病理学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翁连解毒汤能抑制浊毒内蕴型UC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儿童IBD患者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儿童IBD患者40例,以同期21例非炎症性疾病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血清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 IL-17F、 IL-21、 IL-22、 IL-25的表达水平。结果 IL-17A、 IL-17F、 IL-21和IL-22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儿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IL-25明显降低(P<0.05);IL-17A、 IL-17F及IL-21血清水平与UC患儿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IL-21在UC患儿血清中的表达与IL-17A和IL-17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IBD患儿血清中表达失调,为进一步研究Th17细胞在儿童IBD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IL-17A、 IL-17F、 IL-21血清水平与UC患儿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表明其可能是Th17细胞触发儿童UC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