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11月对246例宫颈病变做阴道镜检查,观察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7):36-36
老侯最近发现自己的脖子右侧长出了一块痣,颜色黑黑的。楼里的邻居老刘说没大事的,人老了都得长点什么,还说你老刘要是看着烦心,临近公园旁常有“点痣”的,他们除痣可利索了,几分钟就“手到病除”。 老侯将信将疑。但女婿觉得还是去医院问问大夫好。在皮肤科,张医生给老侯做了技术检验。几天后告诉又来问诊的老侯说,他的黑痣是良性的,要他放心。老侯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卵巢异位子宫内膜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恶变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卵巢异位子宫内膜恶变24例,其中23例(95.83%)为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恶变,腺癌形成;1例为异位内膜肉瘤变,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形成。结论:当卵巢宫内膜囊肿近期迅速增大,疼痛加剧,CA125升高≥正常值2倍,提示恶变的可能。腺上皮非典型增生是异位宫内膜恶变的癌前病变,其恶变与激素分泌紊乱,相关酶及其受体调节失调,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4.
20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20例IM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体及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 本组发病年龄为7~70岁,中位年龄41.5岁;男性12例,女性8例.发生部位包括肺、肠系膜、躯体软组织、腹膜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光镜下主要表现为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混合增生,排列杂乱,间质见大量炎细胞弥漫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及多量细小血管形成的黏液疏松背景.免疫组化结果 :Vimentin阳性率100.0%(20/20) ,SMA 90.0%(18/20),Desmin 75.0%(15/20),ALK-1 26.1%(6/23),CK 17.4%(4/23);myoD-1、CD34、CD117及S-100均为阴性.随访14例,12例无瘤生存,2例肿瘤复发.结论 IMT是以炎症为背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IMT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需与其它多种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单纯依靠组织学图像预测其预后很困难,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3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及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3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阅片,确诊18例来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EM组),17例原发卵巢透明细胞癌(NEM组)。随机选择同期40例原发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EM组患者中位年龄为48岁,较NEM组(51岁)年轻3岁(P〈0.001),较对照组(54岁)年轻6岁(P〈0.001)。EM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66.7%)、下腹胀痛(33.3%)及绝经后阴道流血(11.1%)。原发OCC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58.8%)、未绝经的阴道不规则流血(23.5%)及下腹胀痛(17.6%),其中EM组38、9%盆腔包块持续半年以上,与NEM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EM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2.2%,高于NEM组的47.1%。结论EM组患者较年轻,早期病例多见,5年生存率虽高于NEM组,但无明显的差别。研究表明二者的分子机制可能是不同的,但治疗上无差别,是否改变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子宫腺肌症恶变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49岁,因下腹胀20 d,外院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0 d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2003年绝经.妇检:子宫常大,前上方可扪及一直径约10 cm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双附件扪诊不满意.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盆腔偏左查见12.0 cm×11.0 cm×13.0 cm分隔状囊实混合性占位,直肠凹查见液性暗区,深2.2 cm.  相似文献   
67.
类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中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类癌在体内分布较广泛,超过70%的类癌发生在消化道内, 直肠类癌发生率仅次于小肠、占第二位[1] .由于所有的类癌均具有恶变倾向,因此必须重视对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我院1999~2005年共收治直肠类癌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对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的新认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10006)石一复综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葡萄胎按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可区分为完全性葡萄胎(complatehvdatidiformmole,以下简称CM)和部分性葡萄胎(partialhyda-t...  相似文献   
69.
1 几种少见痣或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问题 1.1 皮肤及粘膜的交界痣(Junctional Naevus) 交界痣是黑色素细胞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良性痣性增生。它比支内痣易恶变,尤其是当病变位于常受磨擦部位时,但总体上恶变率较低,故应注意不要漏诊或过诊断,在实际工作中遇见不少将紧邻表皮或挤压表皮的皮内痣误诊为交界痣(见图1)的病例。  相似文献   
70.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恶变过程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的随访,追踪反复发作的顽固病例,以观察其恶变情况。方法:将1991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各期EM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 519例。每年随访1次,对症状顽固的病例则密切追踪观察。结果:随访率79%~82%,恶变1例,占0.02%。此1例最初为阴道残端EMT恶变,之后发展为异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最后转变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经历了从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到癌变的完整演变过程。本例病变发展的特点是病灶顽固生长、反复发作,虽然患者激素水平一直处于绝经状态,但病灶仍然继续生长,最终恶变。结论: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发生恶性变,但恶变率很低,恶变前可以经历癌前病变的过程,其生长转变似乎不依赖卵巢分泌的性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