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35篇
  免费   1630篇
  国内免费   583篇
耳鼻咽喉   249篇
儿科学   201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330篇
口腔科学   334篇
临床医学   5738篇
内科学   1650篇
皮肤病学   167篇
神经病学   658篇
特种医学   39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1884篇
综合类   8154篇
预防医学   3194篇
眼科学   296篇
药学   2916篇
  69篇
中国医学   1174篇
肿瘤学   1038篇
  2024年   300篇
  2023年   914篇
  2022年   843篇
  2021年   913篇
  2020年   849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859篇
  2014年   1752篇
  2013年   1445篇
  2012年   2042篇
  2011年   2034篇
  2010年   2156篇
  2009年   2469篇
  2008年   2460篇
  2007年   1956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939篇
  2004年   1580篇
  2003年   1175篇
  2002年   750篇
  2001年   683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安健科技新近推出了WR-3D(基于站立位下的X线扫描与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可以实现2D与3D的真正融合,实现包括冠状面、矢状面与横断面的三维影像呈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三维、真三维摄影。它的意义在于:一、融合三维化摄影功能,更有助于提升DR在初筛的精准性,及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展DR设备的临床筛查与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激素受体状态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不敏感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128例行乳腺癌NAC治疗的女性病人,平均年龄(49.2±10.0)岁。128例病人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疗效敏感者47例,疗效不敏感者43例)和测试集38例(疗效敏感者15例,疗效不敏感者23例)。基于DCE-MRI影像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模型的Radscore。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临床病理指标[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指标和Radscore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建立联合模型和列线图。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在训练集中,ER和PR在疗效敏感与不敏感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未得到测试集的验证(均P>0.05)。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预测NAC不敏感的AUC值和准确度分别高于影像组学模型约3.8%和3.1%。在测试集中,联合模型预测NAC不敏感的AUC值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其较后者提高了约2.3%,但两者的准确度相同。在基于ER、PR和Radscore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中,Radscore得分最高,其次是ER和PR。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高于影像组学模型。 结论 基于DCE-MRI的Radscore和ER、PR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预测NAC疗效不敏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鉴别单发肝细胞癌(HCC)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2个医疗机构共152例单发HCC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并记录GPC3表达水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06例病人资料作为训练集(GPC3阳性83例、阴性23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46例病人资料作为验证集(GPC3阳性35例、阴性11例)。对所有病人术前1个月内增强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在训练集中,对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并得到最优子集,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GPC3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临床资料[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等]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GPC3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获得的临床信息及Radscore分别建立临床列线图、影像组学列线图及联合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列线图对GPC3表达状态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列线图间的诊断效能,并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价值。使用验证集数据对列线图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AFP、CA199、Radscore是GPC3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8.503、1.090、13 300.044,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列线图对GPC3阳性表达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良好。训练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918)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842)和临床列线图(0.787)(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最高,而临床列线图的特异度最高;验证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896)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726)和临床列线图(0.803)(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处于16%~86%时,联合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列线图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结论 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以术前鉴别单发HCC GPC3阳性和阴性表达,联合列线图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994.
赵爱荣  田吉美  王芸 《山东医药》2003,43(23):35-35
腭裂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常与唇裂相伴发。可影响患儿吸吮、进食、语言等生理功能。腭裂修复术的目的是重建腭部解剖形态,封闭裂隙,恢复腭部的生理功能,为正常的吞咽和发音创造条件。两瓣法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腭裂。该手术患儿年龄多在3~5岁,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也较严重。2000~2002年,我们对62例腭裂患者进行两瓣法腭裂修复术,现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误诊率可高达50%以上。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治疗,常常引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如何早期识别及明确诊断,是关系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诊治的13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VST的早期临床特点及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技术下微波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微波消融治疗,给予对照组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采用酶速率法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结果 在术后3个月,观察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3.8%,对照组完全切除率达100.0%(P>0.05);两组血清AFP、AFU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肺部感染、胆漏、皮肤切口感染、腹腔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P<0.05);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18个月),观察组累积生存率为73.2%(52/71),对照组为71.8%(5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0.086,P=0.763)。结论 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融合影像导航技术支持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但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积极开展和验证。  相似文献   
997.
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关系极其密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胚胎期,由血管母细胞通过原位分化增殖形成初步的血管网络结构,即血管形成;另一种是在已有血管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内皮细胞的迁移、增生,最后以芽生的方式扩展出更多的血管网,称为血管生成.先前认为成体后的血管新生以血管生成方式出现,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受损或闭塞的血管周围也存在着血管形成[1].  相似文献   
998.
肺部疾病与低磷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部疾病合并低磷血症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对其基础及临床情况,许多学都进行了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我们就西北地区呼吸病患的低磷情况,进行了为期10年的系统观察,通过系统观察了解其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类型、补磷治疗效果等情况,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99.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不同方法各具特点,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途径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取得了一定进展.介入治疗为中晚期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因治疗方法较多,尚需规范,亟需深入研究,建立科学的介入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人食管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及LOH阳性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D18S58位点MSI阳性率为20%。MSI的发生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较食管鳞癌为高(P〉0.05);MSI、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二个位点上M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研究未发现这两个位点MSI、LOH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