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10篇
内科学   144篇
神经病学   330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9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 男,17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双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外伤后因神志不清送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挫裂伤”住院治疗20d后右侧眼球开始肿胀突出,2d后左侧眼球也逐渐肿胀突出,患者自诉左侧脑部嗡嗡作响。2004年11月由当地医院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直接行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另50例术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设为微弹簧圈定位组。结果微弹簧圈定位组病灶定位成功率为100%(50/50),平均定位时间(16.59±3.15)min,所有病灶均一次成功切除,肺叶楔形切除时间(17.57±4.10)min,无1例中转开胸手术。对照组胸腔镜手术成功率为86.0%(43/50),肺叶楔形切除时间(36.08±4.55)min,中转开胸手术率为14.0%(7/50)。微弹簧圈定位组的胸腔镜手术成功率与肺叶楔形切除时间明显低(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应用微弹簧圈定位,对提高胸腔镜手术成功率、降低中转开胸率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5 例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ymond-Roy分类(MRRC)评估动脉瘤即刻治疗和随访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结果 25 例共25枚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女22例,破裂出血2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充分栓塞15例(MRRCⅠ级7例,Ⅱ级8例),不全栓塞10例(Ⅲa级6例,Ⅲb级4例)。DSA随访平均(20.7±20.6)(3~73)个月,除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外,复发4例,其中2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再治疗;随访终点显示MRRCⅠ级10例,Ⅱ级10 例,Ⅲb级 4例。临床随访平均(40.1±30.5)(3~117)个月,患者预后均良好(mRS评分0分23例,1分1例)。 结论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很多情况下需要支架辅助,且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146例,针对手术相关并发症,采取准确的评估,密切观察,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病人中,4例康复出院,1例死亡。2例血栓栓塞、2例支架移位、5例脑血管痉挛、2例穿刺部位出血症状均得以控制,康复出院。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有效管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50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1年,再发加重1个月”在外院行腹部B超及腹部增强CT检查,考虑: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移形部动脉瘤可能(图1~3)。患者转入本院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考虑: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副肝动脉)瘤可能。请介入科会诊拟行介入治疗(腔内隔绝或弹簧圈栓塞),介入科医生考虑该动脉瘤血管可能存在变异,介入治疗容易引起侧支血管阻塞。患者遂行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病史。无腹部手术及创伤史。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8个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23个动脉瘤使用水凝胶弹簧圈栓塞。21例为破裂出血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I级6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2例。动脉瘤最大径3.6-17mm,平均(8.3±3.4)mm。结果完全致密栓塞20个,瘤颈残留6个,部分栓塞2个。栓塞密度为39%~124%,平均(67.6±32.3)%。暂时性对侧肢体轻偏瘫4例,脑室引流术致严重血管痉挛、颅内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结论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其栓塞的致密程度令人满意,其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诊断正确。8例TCCF通过DSA技术,采用可脱性球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成功(成功率87.5%),1例采用弹簧圈堵塞近瘘口处血管。治疗后全部病例均获成功,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特征性眼部表现及超声、CT、MRI可确诊TCCF,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技术是目前TCCF最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中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5):470-47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达42%。随着介入神经学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明显优于外科开颅手术。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10月为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经过严密观察病情,根据疾病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我科2002年10月-2007年6月,收治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66例,其中手术治疗32例,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34例,均在破裂出血后3d内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