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700篇
药学   89篇
  2篇
中国医学   19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干眼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LASIK术前及术后1d、2d、10d及30d在17名患者(34眼)下睑结膜囊内抽取泪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泪液中NGF含量,同时行泪膜稳定性的检查,并对两者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GF含量在术前平均值为(21.964±8.22)μg/ml,术后ld,2d,10d含量分别为(12.764±3.55)μg/ml、(11.01±4.66)μg/m1、(13.554±4.93)μ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0d含量(19.164±8.79)μg/m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汨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均值为(12.624±1.99)s,术后1 d、2d、10d和30d分别为(4.684±1.77)s、(4.84±1.92)s、(7.36±1.53)s和(8.824-3.08)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d与2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2d)、10d、30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泪液中NGF含量与泪膜稳定性存在正相关(r=0.484,P〈0.01)。结论 LASIK术后早期泪液NGF的含量存在一个由降低到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干眼主要与泪膜稳定性下降有关,NGF含量变化是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病率较高,其中60%出现眼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眼表病变,干眼最为多见,虽不威胁生命却严重影响生存质量.cGVHD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免疫活性T细胞直接攻击结膜、泪腺上皮所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生机制正逐渐得到揭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较好地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对比干眼仪方法与传统的Schirmer试验方法的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干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门诊就诊干眼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男性2例(4只眼),女性28例(56只眼),年龄22~67岁,平均(38.23±10.54)岁.对30例患者依次询问症状,行干眼仪检查和Schirmer试验检查.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用相关回归分析干眼仪与Schirmer试验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观察的病例中,Schirmer试验<5mm/5min(阳性)的32只患眼中,有6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阴性).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5mm/5min(阴性)的28只患眼中,23只眼干眼仪检查分级>2级(阳性);5只眼干眼仪测试分级为2级,但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此外,相关回归性分析显示干眼患者的干眼仪检测等级越高,Schirmer试验滤纸条湿长越短,两者呈负相关(r=-0.307,P=0.017).结论 干眼仪和Schirmer试验从不同角度诊断干眼,并客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是,两者都存在假阴性,所以为了避免漏诊与误诊,仍需要与传统的其他干眼诊断方法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42例(5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14天、30天、90天对患者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干眼仪检查,并行主观干眼症状评分。结果术后7天、14天、30天干眼症状调查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泪膜光干涉图像正常比率、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指标均于术后90天时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小梁切除术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和分布,降低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眼球表面蒸发量的测定与研究发现,过强的眼表蒸发会导致干眼。眼表蒸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眼表温度、睑板腺功能、环境湿度与空气质量、暴露性眼病和角膜接触镜的配戴等。从这一角度来说,有效减少眼表蒸发对治疗干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干眼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视物模糊、眼红、角膜接触镜不耐受等。任何年龄组都可以发生干眼[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40岁以上者超过6%的人患有干眼,65岁以上患病率则为14.6%[2]。现在认识到眼表和泪液分泌腺的功能是一个整体单位[3],具有补充新鲜泪液和清除陈旧泪液的功能。该功能单位的疾病和功能障碍可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泪膜不能及时更新,从而引起眼部不适症状和眼表上皮病变。T淋巴细胞浸润的泪…  相似文献   
67.
干眼颌下腺移植术后泪液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治疗严重干眼术后分泌的泪液蛋白成分及其与正常泪液的异同。方法收集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成功后的8例患者的泪液,测定其总蛋白含量及淀粉酶、表皮生长因子(EGF)、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等主要蛋白成分的含量,同时通过不连续的SDS-PAGE蛋白电泳观察其形成的蛋白电泳条带,并与正常人的泪液对比。结果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后分泌的泪液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泪液(P<0.05),SIgA含量接近正常泪液(P>0.05),EGF含量高于正常泪液(P<0.05),而其所含的淀粉酶浓度则远高于正常泪液(P<0.05)。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颌下腺移植术后分泌的泪液与正常泪液具有相似的电泳条带及相近的蛋白成分。结论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术后分泌的泪液具有与正常泪液相近的蛋白成分,但其总蛋白含量较低,淀粉酶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8.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42例(60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及30例(4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主观感觉,荧光素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相比,试验组BUT较对照组明显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较对照组明显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燥异物感、SIt及干眼仪检查等级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试验组术后1天、1周、1月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天、1周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及干眼仪检查等级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天泪液分泌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2分、BUT<5s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中,BUT<5s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UT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其泪膜稳定性下降且恢复较慢,以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者为甚。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Smart PLUG泪点栓在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mart PLUG泪点栓治疗15例(30眼)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分别对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荧光素染色(Fl)进行检查并记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短期内观察Smart PLUG泪点栓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简单,安全,可逆。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