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6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53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382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592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7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243篇
综合类   7554篇
预防医学   1197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2995篇
  41篇
中国医学   1239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303篇
  2013年   1163篇
  2012年   1557篇
  2011年   1758篇
  2010年   1688篇
  2009年   1617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358篇
  2006年   1138篇
  2005年   1246篇
  2004年   983篇
  2003年   930篇
  2002年   877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腹股沟疝开放修补术患者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2019年1至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局部浸润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高剂量[0.6 μg/(kg·h)]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予以低剂量[0.3μg/(kg·h)]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患者清醒后(T5)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2组局麻时、切皮时、手术中、缝皮时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结果T1~T4 2组OAA/S评分呈降低趋势,T5时OAA/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呈降低趋势,T5时MAP、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3、T4时,观察组OAA/S评分、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各时间点(局麻时、切皮时、手术中、缝皮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恶性呕吐的发生率为2.22%、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部浸润麻醉可显著改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7年1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随访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随访1年,失访患者9例,随访成功的113例患者中有21例存在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58%:其中手术部位感染6例(切口浅表感染4例,皮下脓胀1例,补片感染1例),术后疼痛4例,尿潴留3例,血清肿3例,股静脉血管损伤2例,术后复发2例,膀胱损伤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与年龄、粘连程度、内环口大小、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ASA分级与疝内容物是否完全回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粘连程度、内环口大小与疝内容物是否完全回纳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老年患者腹股沟疝进行手术治疗后一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低,其中高龄、疝环重度粘连、内环口较大与疝内容物无法完全回纳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要重点关注这类术后并发症高危患者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比七氟烷与异丙酚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认知、应激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重庆市永川区儿童医院90例腹股沟疝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而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指标,术后1 h、术后1 d以及术后2 d疼痛情况,麻醉诱导前及切皮时应激反应指标,麻醉前、应答后2、4、6、24 h认知功能。 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术后1 d及2 d2组的儿童疼痛评分(CHEOPS)随时间延长均下降(P<0.05),但2组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应答后2、4、6、24 h 2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评分(MMSE)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P<0.05)。应答后2、4 h2组MMSE评分低于麻醉前,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 结论相较异丙酚,七氟烷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麻醉效果更佳,可改善其认知功能,抑制机体应激及疼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对创伤性膈疝患者就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按急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分析2组急诊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2组护理后1个月的复发率、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从救治到送入手术室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缩短,术后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00%、25.00%,救治成功率分别为100.0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缩短了创伤性膈疝患者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早脱离危险,减少创伤性膈疝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疝修补术(PLUG)对高原地区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及创伤应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8例,分别行TAPP及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及创伤应激指标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而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24 h以及3 d时比较,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术后尿潴留(2.08% vs. 4.17%)、血清肿(29.17% vs. 22.92%)、阴囊血肿(2.08% vs. 4.17%)、复发(0 vs. 2.08%)、感染(0% vs. 2.08%),2组患者均未出现慢性疼痛的病例,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TAPP治疗高原地区腹股沟疝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感,降低机体创伤应激反应,但手术时间较长,相应的医疗费用增加,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采用钳式穿刺针一步法腹壁穿刺(一步法)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二步法腹壁穿刺(二步法)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47例临床资料,64例患儿为二步法组,83例患儿为一步法组,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1年复发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步法组与二步法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11.8±3.2) min和(12.4±2.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1.3) ml和(1.9±1.3) ml,发现对侧隐匿性疝例数分别为10例(12.0%)和8例(12.5%),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2±0.6)分和(1.3±0.5)分,发生阴囊(阴唇)肿胀分别为0例和1例(1.6%),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 d和(2.2±1.1) d,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2.4%(2/83)和3.1%(2/64),上述7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对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无论采用一步法或是二步法腹壁穿刺,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相当。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初步评估经腹Sublay修补(transabdominal sublay, TAS)修复腹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初步临床实践中总结其手术要点和适应证。 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的21例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疝的情况、手术细节和手术结果。 结果21例计划实施TAS修补的患者中,19例成功完成,另2例中转完成修补。手术中位时间120 min,术后48 h绝大部分患者仅存在轻度疼痛。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是最常见并发症(15.8%),都在6个月内吸收;1例复发。 结论初步结果表明,TAS修补对于治疗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手术耗时较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成功实施TAS可避免将补片放置入腹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血清肿提供必要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BMI、疝类型(斜疝、直疝、股疝)、疝一般情况(疝囊大小、双侧疝、阴囊疝、难复性疝、嵌顿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补片、疝囊处理方式、补片固定方式及血清肿等,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对数似然比检验)与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引起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直疝(P=0.011)、胶水固定补片(P=0.006)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直疝(OR值1.873,95%可信区间1.038~3.380)、胶水固定补片(OR值为1.514,95%可信区间1.019~2.251)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疝及胶水固定补片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推荐减少胶水固定补片,消灭直疝假性疝囊形成的残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