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784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496篇
中国医学   295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开发定量分析唾液腺功能及其图象显示的程序。方法应用Aladdin语言编写ROI模块提取各唾液腺及甲状腺区域的摄取数据及本底,用曲线函数生成各ROI的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对曲线数据处理,计算唾液腺摄取、排泌指数等指标,然后把图象、曲线及计算结果显示在一个模板内。结果同一幅输出界面图可显示唾液腺的形态、ROI示意图、唾液腺的摄取与排泌功能数值及其曲线,以标准化的显示格式提供给临床医师。不同操作者处理同一资料的功能指标结果基本一致,软件计算的功能指数与图象显示结果及临床诊断基本相符。结论开发的唾液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程序运行稳定,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开发定量分析唾液腺功能及其图象显示的程序.方法 应用Aladdin语言编写ROI模块提取各唾液腺及甲状腺区域的摄取数据及本底,用曲线函数生成各ROI的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对曲线数据处理,计算唾液腺摄取、排泌指数等指标,然后把图象、曲线及计算结果显示在一个模板内.结果 同一幅输出界面图可显示唾液腺的形态、ROI示意图、唾液腺的摄取与排泌功能数值及其曲线,以标准化的显示格式提供给临床医师.不同操作者处理同一资料的功能指标结果基本一致,软件计算的功能指数与图象显示结果及临床诊断基本相符.结论 开发的唾液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程序运行稳定,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3.
皮肤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对全身皮肤血管区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全身皮肤穿支血管的位置、数量、口径、穿支蒂的长度、类型、来源血管以及穿支所供应皮肤的面积,为穿支皮瓣提供血管解剖基础。方法:选用10具新鲜尸体,采用改良氧化铅一明胶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将每个口径大于0.5mm的穿支血管进行解剖并记录。拍摄X线片以显示皮肤内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定量数据分析包括全身各部位的穿支血管的数量、口径、类型及其供应区域的面积。结果:发现全身128支起源血管发出440支穿支供应皮肤。其中肌皮穿支与肌间隔穿支之比为3:2。穿支平均直径为0.7mm。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如下:①躯干皮肤的血供主要来自肌皮穿支,这些穿支在皮肤内的走行距离和分布范围大于肢体皮肤的穿支。②肢体皮肤的血供主要来自肌间隙穿支血管,主要分布在深筋膜表面,皮神经和浅静脉周围穿支之间形成链式血管吻合。③单位面积的穿支数量与皮肤的移动程度成反比,穿支的口径大小和穿支在皮肤内走行距离与皮肤移动度成正比,与穿支的供应面积成正比。结论:本研究提供详细的皮肤穿支血管解剖数据,为临床设计应用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成像(18F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能够反映出人体病变和正常组织的生理功能代谢变化,在肺癌的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放疗计划的目标体积勾画、疗效监测、复发检查等方面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肺部炎症经常造成结果的假阳性,降低其诊断特异度。目前其分析手段包括基于静态图像的视觉分析、半定量化分析以及基于动态图像的定量分析。将介绍FDG-PET在肺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5.
时间治疗学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 OVID为数据源 ,全面检索时间治疗学的文献信息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 Pro Cite5辅助以手工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理和计量分析 ,以纳入文献的年代、期刊、著者、主题、国别和机构分布等科学和文献计量学指标全面揭示和评价时间治疗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 :时间治疗学的中文文献 91篇 ,分布于 73种期刊中 ,主题分布于中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和时间治疗学总论等方面 ;同时纳入来自 35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外文文献 4 80篇 ,主要数据来源于 EMBASE和 MEDL INE,分布于 2 85种期刊中 ,收录时间治疗学文献 5篇以上的期刊有 14种 ,著者包括 12位 ,收录时间治疗学文献前 11名的机构分别为鲍尔勃罗斯医院、德州大学、康涅狄格州医学院、日本自治医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有关时间治疗学的研究 ,国内尚处于临床应用初期 ,国外已经形成核心著者、核心期刊和核心研究机构 ,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成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延迟局部骨显像定量分析 ,即TF比值的测定对骨单发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共 45例病人 ,分为 3组 ,即多发性骨转移癌组 (A组 ,12例 )、单发性病灶恶变组 (B组 ,15例 )和单发性病灶良性组 (C组 ,18例 )。在常规的全身骨显像基础上进行早期 (3~ 4h)和延迟 (2 4h)的局部静态骨显像 ,然后求出病灶区 (L)和正常区 (N)的放射性计数。结果 :①A组、B组和C组的TF比值分别为 :1 488± 0 .338、1 384± 0 .2 2 3和1.174± 0 .2 11;A组与B组的TF比值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C组的TF比值比A组及B组皆要低 ,且差异显著(P <0 .0 1)。②若以A组TF比值的 x -s即 1.15作为骨单发病灶恶变的诊断阈值 ,则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是 93.3%、72 .2 %和 81.8%。结论 :延迟局部骨显像定量分析 (TF比值的测定 )对骨单发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韦卓纯  林绘  彭颖  张卉青  李健 《中草药》2023,54(15):4856-4865
目的 建立清热消炎宁胶囊(Qingre Xiaoyanning Capsules,QXC)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多批次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检测方法,建立合适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条件。色谱柱为UPLC HSS T3柱(50 mm×2.1 mm,1.8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体积流量0.5 mL/min。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聚类热图分析对20批清热消炎宁胶囊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清热消炎宁胶囊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测定要求,获得21个共有峰,运用对照品比对方式指认了7个色谱峰;2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54,样品间一致性及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8.
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光密度分析的标准化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免疫组织化学图像阳性物质着色的深浅和面积大小与绝对蛋白水平相关[1],即使阳性表达很弱的免疫组化图片,计算机图像分析也能准确地定量检测,并提供可重复的定量数据和客观的分析标准[2].但是对于阳性结果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指标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现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光密度分析的标准化方法.  相似文献   
49.
利用混合高斯模型对MRI图像直方图进行分析,将拟合获得的特征参数作为水平集曲线进化的约束条件,对医学图像进行分割。分割中采用的自适应Level Set方法,能够自适应地确定曲线进化方向(扩张或收缩),而不必在分割之前指定其进化方向,减少了人工干预;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测地活动轮廓线(GAC)方法对图像梯度信息的过分依赖,以及由于对图像进行大尺度高斯平滑处理造成边缘点移动、定位准确度下降的缺陷。分别对MRI仿真和真实图像进行了实验,MRI仿真实验的分割敏感性、专一性和总体性能指标分别达到了94.72%、97.52%和97.22%。分割结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表明算法的有效性以及较高的分割准确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同时分析佛耳草中1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完善佛耳草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15批不同产地佛耳草中的17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8%A;1.0~4.0 min,8%~26%A;4.0~9.0 min,26%A;9.0~14.0 min,26%~34%A;14.0~14.5 min,34%~45%A;14.5~15.0 min,45%~60%A;15.0~18.0 min,60%~90%A;18.0~19.0 min,90%A;19.0~19.01 min,90%~8%A;19.01~20.0 min,8%A),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2 μL;运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 000。结果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良好,能够用于17种成分的同时定量。15批佛耳草样品中奎宁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槲皮苷、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大波斯菊苷、紫云英苷、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芹菜素、高车前素的质量范围依次为39.60~179.12、0.17~0.84、2.41~8.38、4.33~31.50、13.63~180.38、2.43~14.75、1.16~19.68、0.49~5.63、55.77~445.16、0.23~10.26、62.04~530.10、1.11~18.01、11.36~90.61、12.22~65.98、7.22~69.84、3.37~45.65、0.30~2.59 μg·g-1,其中有机酸类成分在佛耳草中含量比黄酮类成分更高,以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奎宁酸、绿原酸含量较高,同时,贵州产地佛耳草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高于江苏产地样品,江苏产地佛耳草样品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则高于贵州产地样品。结论 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佛耳草中17种成分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明确了佛耳草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围,可为佛耳草质量控制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