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37篇
  免费   3567篇
  国内免费   3510篇
耳鼻咽喉   342篇
儿科学   375篇
妇产科学   563篇
基础医学   3835篇
口腔科学   964篇
临床医学   4726篇
内科学   4828篇
皮肤病学   342篇
神经病学   944篇
特种医学   10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2957篇
综合类   13805篇
预防医学   2300篇
眼科学   512篇
药学   5494篇
  45篇
中国医学   3798篇
肿瘤学   4946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418篇
  2022年   1349篇
  2021年   1646篇
  2020年   1365篇
  2019年   1510篇
  2018年   846篇
  2017年   1335篇
  2016年   1299篇
  2015年   1412篇
  2014年   1854篇
  2013年   1940篇
  2012年   2734篇
  2011年   3227篇
  2010年   2747篇
  2009年   2744篇
  2008年   3723篇
  2007年   3090篇
  2006年   2763篇
  2005年   2935篇
  2004年   2202篇
  2003年   1636篇
  2002年   1306篇
  2001年   1257篇
  2000年   910篇
  1999年   842篇
  1998年   702篇
  1997年   615篇
  1996年   501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后HepG2细胞的ATM磷酸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HepG2细胞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磷酸化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持续低剂量率(8.28 cGy/h)照射下HepG2细胞ATM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采用集落形成法观察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持续低剂量率照射30 min后,ATM即已发生磷酸化,持续照射6 h时,ATM磷酸化蛋白表达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弱。使用Wortmannin抑制ATM磷酸化后,降低了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肝癌细胞的存活分数。结论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中后期ATM磷酸化减弱,提示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具有增加HepG2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9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或低体重出生婴儿视网膜上的眼底血管增殖性病变。患病率在早产儿中为15%~30%。怀孕期越短、出生体重越轻,患病率就越高。患儿常常双眼发病,男女无差别。近年来该病在临床上逐渐增多,但是不少患儿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这些孩子可能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因此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家长要密切配合,及早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93.
在此项研究中用低温(5℃)-缺氧(428mmHg)-抑制模型(C—H—R)评价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干叶水提取物对大鼠剂量相关性适应原活性;还用大鼠进行了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  相似文献   
94.
原位杂交法检测BP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P1同源盒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65例乳腺癌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P1的表达,同时用二步法进行ER、p53、PCNA、bcl2、cerbB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P1基因表达率为67.88%,免疫组化:ER70.30%、p5349.09%、PCNA74.55%、bcl253.33%、cerbB275.52%。BP1与bcl2具有相关性(P<0.01),且均与ER相关(P<0.05),与p53呈负相关(P<0.05)。BP1与PCNA、cerbB2、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结论BP1可能通过某种非依赖p53基因调控机制,与bcl2、ER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免疫炎性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水及体外培养的异位内膜细胞上清液中MIF值较正常值升高,一方面MIF能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使新血管形成;另一方面其可通过限制局部巨噬细胞移动,增加局部巨噬细胞浓度,并促使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化学物质,而参与EMs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6.
产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有:①产程延长使胎头压迫膀胱三角区时间过长,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所致;②产妇腹壁松弛,膀胱容量增加,而肌张力低,腹压下降,遁尿肌收缩乏力,加上会阴伤口疼痛,害怕排尿;③会阴及尿道口的创伤疼痛,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排尿抑制,④产后疲劳,不习惯床上排尿。我院自2004年11月~2006年1月对50例产后尿潴留应用开塞露诱导排尿,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血管紧张素Ⅱ在左心室肥厚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可见于高血压的极早期,甚至少数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前就存在室壁肥厚.这些资料表明左心室肥厚可由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左心室肥厚和神经体液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左心室肥厚作为心肌对心肌损伤及心脏超负荷的一种反应,反映了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和生长抑制因子(如心钠素、缓激肽、前列腺素及NO等)之间效应的失衡.前者直接调节和促进心肌细胞生长,后者则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胶元降解,对抗AngⅡ等生长促进因子的作用.本文综述AngⅡ在左心室肥厚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道采用改良后的Guthrie细菌抑制法测定血中组氨酸含量和薄层层析法测定指甲抽提液中尿刊酸和组氨酸比值。筛查了24.285例新生儿。检出组氨酸血症患者1例。患者血中组氨酸含量8mg/dl(正常值2mg/dl),尿刊酸与组氨酸比值是0.045(正常值1左右)。Guthrie细菌抑制法和指甲抽提液薄层层析,操作简便,取样方便,重复性好,不需特殊仪器,适用于新生儿筛查。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成体肌肉干细胞—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分化规律,了解卫星细胞生长能力与年龄的关系。方法: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粘附细胞仪等手段,检测不同年龄段大鼠多代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和细胞数量。结果:(1)单位重量细胞数与动物年龄呈负相关;(2)不同年龄组间细胞增殖能力从7月龄始明显递减,分化能力从11月龄始减弱。结论:卫星细胞数量与年龄呈负相关,老年大鼠卫星细胞生长能力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00.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HLA class Ⅰ restricte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epitopes for human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Methods By using 3 epitope prediction databases which including MHC binder ( BIMAS and SYFPEITHI databases) and proteasome cutting site ( PAProC databases), the epitopes of PCNA were predicted by analyzing several parameters and methods. Result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we have obtained two possible HLA-A0201 restricted CTL epitopes SMSAD-VPLV (228-236, score 447 633. 595 ) and LINEACWDI ( 22-28, score 127 966.779);two HLA-A24 re-stricted CTL epitopos DYEMKLMDL ( 113-121, score 563 994.9 ) and EFARICRDL ( 143-151, score 40 540.7);two HLA-A1101 restricted CTL epitopes LTSMSKILK (72-80, score 1334. 2680 ) and DVPLV-VEYK (232-240,score 736.9236). Conclusion The multi-parameter epitope prediction method is feasi-ble for cytotoxic T lymphocyte epitop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