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6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31篇
临床医学   345篇
内科学   197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88篇
预防医学   151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92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蒿甲醚与伯氨喹宁联合治疗疟疾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蒿甲醚是一种青蒿素衍生物 ,为一种有效的新型抗寄生虫药。目前 ,在国内应用甚广 ,治疗恶性疟疾效果佳 ,疗效确切 ,显效迅速 ,近期疗效可达100 % ,由于其复发率达8 % ,可与伯氨喹合用降低复发率。但本药在黑人群体中的应用少 ,疗效观察甚微。作者在马达加斯加工作期间 ,用此药联合伯氨喹宁治疗各型疟疾365例 ,有效率达100% ,复发率3 %左右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男性178例 ,女性187例 ,年龄8~59岁 ,平均36 5岁 ,病程均在2d内。1 2临床表现(1):31例脑型疟疾 ,高热39~41℃ ,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潜在能力。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诸因素定量调查和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结果计算出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经产蚊比率、生殖营养周期、每日存活率、预期寿命、孢子增殖时间、有传疟性蚊的比率,预期传疟蚊寿命、媒介能量等参数值。结论每年7月下旬、8月上、中旬郑州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最高,潜在存在着间日疟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3.
<正> 如东县位于东经120°42′~121°22′,北纬32°12′~32°39,地处长江下游黄海之滨的水网地区,属非稳定性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60年代和70年代疟疾曾二次爆发流行,高峰年份的发病率达30.13%和5.70%,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大力防治,在70年代后期疟疾得到控制,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88年全县的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从1992年起进一步降至1/10万以下。在疟疾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  相似文献   
104.
和平地区应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平地区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为在全县推广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疟防措施不变的前提下,仅在季节性抗疟控制传染源的用药上,换用磷酸萘酚喹一天(次)疗法代替喹哌+伯喹+防Ⅱ两天疗法,即5月、8月的春、秋季抗疟,一律使用磷酸萘酚喹一天疗程,从首次服药的第七天起,由卫生院防疫组人员和村医,每隔七天到各村进行巡视,发现“四热”病人及时采血送检,询问服药后的反映情况,并每月通过村医例会,掌握疫情。结果 据疫情报告统计,1999年全年“四热”血检阳性率与1998年同比下降37.90%,发病率同比下降53.52%,2000年1~6月与1999年同比再下降45.45%。其中本地病例下降85.2%,发病村数由16个减少至3个,减少81.25%,且无明显副反应。提示磷酸萘酚喹用于高区控制疟疾流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推广应用全省疟疾防治试点毛阳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加速控制疟疾进程。方法 建立健全基层抗疟组织和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疟疾防治,全面开展疾病例侦查。及时发现、处理病人、病灶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采用拟菊酯类杀虫剂防制传疟媒介,用氯喹、哌喹、防Ⅱ合并伯氨喹防治传染源,并部分用磷酸萘酚喹防止流动人口疟痴感染。结果 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2年的17.18‰下降到1999年的0.81‰,居民带虫率从1992年的3.11%下降到1999年的0,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从1992年的25.58%下降到1999年的2.45%,大劣按蚊已捕不到,控制疟疾效果显著。结论 8年实践表明,毛阳经验行之有效,防治疟疾效果良好,可继续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美国亚特兰大讯据报道,华盛顿Walter Reed Army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于近期开始进行一项疟疾疫苗的临  相似文献   
108.
上虞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疟区,50~70年代曾出现三次较大流行。经采取以消除传染源为主导的综合性疟疾控制措施后,疟疾发病渐趋平稳。到1988年疟疾发病率已降到0.1/万以下,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本文分析了上虞市1982~1997年疟疾监测资料,旨在初探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疟区的经济有效的疟疾防治监测策略。现将防治监测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982~1997年上虞市疟疾防治监测基本形成了“三个制度一个处理”的科学管理体系,使疟疾防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管理。三个制度就是各医疗单位开展“三热”病人和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侦查制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告了蒙城县非稳定性单纯间日疟流行区,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曾发生过两次大面积暴发流行,70年代中和80年代初又发生三次较大流行。通过24年来的积极防治,在采取“两根治、一预防、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和现症病人管理三个阶段不同对策后,使流行范围逐年缩小,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全县疟疾发病率从1970年的1683.88/万,降至1997年的0.009/万,并实现了连续12年在1/万以下,1998年全县无疟疾疫情,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现况、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实验室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元江流域的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目前元江流域疟疾媒介控制措施仍以DDT滞留喷洒为主;该措施能有效控制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但不能控制次要媒介中华按蚊,而且对按蚊有兴奋驱避作用;按使用DDT滞留喷洒计算,目前购买杀虫剂的投入仅能满足42.83%的需求,但按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计算,仅用现在杀虫剂费用的50.75%就可满足需要.结论基于DDT滞留喷洒的效果、经费和操作不便的限制,DDT滞留喷洒措施应该逐渐被其它控制措施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