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3篇
  免费   830篇
  国内免费   28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521篇
内科学   387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286篇
特种医学   2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3992篇
预防医学   89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676篇
  50篇
中国医学   1794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986篇
  2022年   789篇
  2021年   923篇
  2020年   815篇
  2019年   916篇
  2018年   425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809篇
  2015年   765篇
  2014年   1093篇
  2013年   998篇
  2012年   1240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1076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927篇
  2006年   751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SSR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中SSR和ERP测定中的P300成分异常率分别为87.3%(48/55)和83.6%(46/55),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4%(42/55)。卒中后抑郁组SSR测定结果中,SSR潜伏期和波幅值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测定中潜伏期以及波幅与波幅之间呈正相关(r=0.29~0.36,P<0.01),而两者潜伏期与波幅之间呈负相关(r=-0.32~-0.33,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2.
出血性进展性卒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卒中是指发病后48h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卒中;甚至有人将进展性卒中定义为入院时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发病后48~72h内出现神经症状恶化,加拿大卒中评分下降1分,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并除外TIA和脑栓塞,进一步把进展性卒中限定在缺血性卒中的脑血栓范围内。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郁乐疏胶囊与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郁乐疏胶囊治疗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SD患者在使用治疗脑卒中基础疾病的药物的同时,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郁乐疏胶囊组)和对照药物组(百忧解组)。前者口服郁乐疏胶囊,后者口服百忧解。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各进行一次HRSD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Barthel量表及SNSS量表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郁乐疏胶囊组,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5%。百忧解组,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0%。两组药物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定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HRSD量表中的睡眠障碍因子的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郁乐疏胶囊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有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Fisher把突然发作的单侧面部、臂部和腿部的分离型感觉缺失称为纯感觉卒中,作者认为该综合征是由于丘脑腹后核的腔隙性梗塞所致。近有报道丘脑病变感觉缺失局限于口角和手、手掌和足或手掌、足和口周部位。本文报道1例小丘脑梗塞致局限于右前臂和腿部的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35.
脑卒中病人患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自我照护能力,长期、大量的日常照护工作成为脑卒中病人家属一项非常重的任务,而照护质量对促进脑卒中病人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8月~2006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对收治的60例脑卒中病人家属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健康指导,使家属掌握了正确、有效的照护知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照护质量,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现将健康指导的方法与内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强化降胆固醇水平预防脑卒中试验(SPARCL)结果显示,在无冠心病,近期患有脑卒中或TIA的患者,阿托伐他汀(80mg/d)尽管轻度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但显著减少了总的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目的:调查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为心理调适提供依据。方法:以DSM-IV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严重程度。将43例诊断为抑郁障碍的卒中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氟西汀组、多塞平组,随访12周,以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计分及SDS积分减少50%或以上为治疗有效。结果:氟西汀和多塞平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00%(12/15)和72.73%(8/11),其神经功能缺损和Zung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躯体功能障碍和脑损害的部位是两个重要因素。对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和治疗,为心理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进展型卒中(SIP)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放免荧光法检测法测定47例进展性卒中患者,45例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血浆Hcy水平在SIP组为(25.49±15.73)μmol/L,在非进展性卒中组为(19.78±9.36)μmol/L.SIP组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结论 SIP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其鉴别诊断意义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孙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572-572,576
躯体化形式障碍作为癔症分类中的疾病单元,其症状复杂多样,常出现类似其它多种疾病的症状,常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就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4例此类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