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用扩张的耳后皮肤软组织及肋软骨支架行耳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利用耳后扩张皮肤及纤维包囊为耳软骨支架覆盖物进行耳再造,手术方法简单,效果满意。本文讨论了扩张皮肤及纤维包囊的血运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2.
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连荣 《眼科新进展》2001,21(5):340-340
患者 ,女 ,18岁 ,辽宁省鞍山市人 ,有戴 OK镜史 1a。因左眼刺疼伴有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于 2 0 0 0年 9月收入我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左眼病毒性角膜炎”,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联合结膜下注射治疗 ,无明显疗效。后因症状加重 ,来我院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右眼矫正视力 1.5 ,左眼眼前手动 ,右眼未见异常。左眼混合充血 ( ) ,角膜基质浸润 6 mm× 7m m,边界不清 ,有2 mm× 2 m m浅层溃疡面。房闪 ( ) ,瞳孔 2 .5 mm。眼底不能窥视。入院后第 3天 ,经变焦显微镜检查 ,查出棘阿米巴包囊。诊断为“左眼棘阿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棘阿米巴性角膜炎镜下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拟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9只眼)进行观察,分析包囊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特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包囊、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每例行角膜刮片和培养,3例术眼行病理检查.结果 9例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包囊多于浅中基质层,圆形双壁,边境清晰.7例多见包囊的串珠样分布.角膜环形浸润患者,环形浸润处炎性细胞、树突细胞密度高于中央,包囊分布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基质浸润患者,病灶中央与周边包囊、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基质浸润患者镜下病灶区早期以树突细胞及炎性细胞为主.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1个月后,树突细胞略有下降,炎性细胞及包囊密度下降显著,包囊散在分布.2个月后查见少量炎性细胞及树突细胞,包囊极少查见.4例角膜刮片阳性,6例培养阳性.3例病理阳性.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下棘阿米巴包囊多呈串珠样分布.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包囊、炎性细胞和树突细胞的变化情况,可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皮下寄生多房棘球蚴的蛋白质组特征。方法 每只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约600只原头蚴,一月后分离皮下寄生的包囊,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糖原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同时提取蛋白质并进行测序、GO基因功能分析和COG分析,最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对部分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 皮下寄生的多房棘球蚴呈半透明状,如绿豆大小,包囊内含有囊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包囊中含有子囊,囊中仅有少数原头蚴,且一些原头蚴头节上还带有小钩;囊壁糖原染色阳性,呈粉红色。测序共鉴定203种蛋白质,其中多种蛋白酶的表达水平很高,如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柠檬酸合酶等。在功能上,所鉴定的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和伴侣分子信号通路、能量合成与转换以及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方面,而参与免疫应答、脂质运输与代谢等方面的蛋白质则较少。在丰度较高的前20种蛋白质中,多数为参与糖代谢过程的蛋白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VCP、Enolase、14-3-3和β-actin在包囊蛋白中均有不同程度地表达,而GST不表达或表达水平非常低,这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皮下寄生的多房棘球蚴在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方面可能发生了明显地改变,这为探索包囊不育的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55.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一类具有控制细胞生长和活性的重要物质,具有诱导刺激细胞增殖、维持细胞活性等生物效应。骨生长相关因子是一类与骨修复、生长相关的多肽类物质,常被研究与使用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它们在骨的生长与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大约十数秒至数分钟,有的甚至不能在溶液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56.
喷雾包囊工艺制备大蒜素微囊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喷雾包囊工艺制备大蒜素微囊,并研究了它的特性。介绍了该微囊和复凝聚法微囊中大蒜素的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和微囊对热和光的稳定性。喷雾微囊于室温避光条件下贮藏9个月,大蒜素含量仍保留97.7%。同目前复凝聚法包囊生产工艺相比,材料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7.
用自制的微包囊形成器具,采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等制成微囊包膜。结果证明,此膜对免疫球蛋白不能透过,而对垂体ISH、GH、RPL易于通过,说明,这种半透膜已具备免疫隔离功用.本实验还揭示,微包囊的大小与制作过程中的氧气流速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58.
对我单位发生脱毛突变的2月龄昆明种无毛小鼠及C57BL/6无毛小鼠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两种动物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根不规则.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内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有的变为空囊腔。昆明种无毛小鼠真皮包囊取代皮下脂肪,而C57BL/6无毛小鼠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并有树突状突起。  相似文献   
59.
包虫病诊断抗原的纯化及诊断效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合基层的包虫病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简便的一步层析方法从包囊液内纯化具有诊断价值的脂蛋白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诊断试纸法(Dipstick法),对血清进行检测,评价其效果。[结果]ELISA检测包虫病人血清48份,阳性45份,检出率93.7%,和10份羊多房棘球蚴血清中的1份起交叉反应,而和羊细颈囊尾蚴、弓形虫、血吸虫血清不起反应。用Dipstick方法检测24份包虫病人血清,19份阳性,检出率79.2%,和其它寄生虫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本试验为包虫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论述了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各种囊材、制备工艺及其特点,并探讨了常规及特殊的应用规律,介绍了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详细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微型包囊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展望了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