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VEGF的表达与直肠癌的年龄、性别、病理类、病理分期、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法回顾性地研究了39例直肠癌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结果:癌组织与切端的VEGF表达存在差异,VEGF表达与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肿瘤血管生成在直肠癌生长、预后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的检测可以作为直肠癌的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2000年1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146例的疗效,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结果 146例手术后2例局部复发,发生吻合口漏2例(1.4%),吻合口狭窄8例(5.4%),术后早期吻合口大出血4例(2.7%)。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但必须严格掌握根治原则及无瘤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2001年收治的青年期直肠癌的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并观察其预后。结果:青年期直肠癌占同期全部直肠癌的6.2%(158/2538),1990年前后的比例分别为10.2%及3.9%,79.3%位于腹膜返折以下,浸润型者占75.9%,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占76.5%,侵犯浆膜者占74.1%,淋巴结转移者为64.6%。这些特点与壮年直肠癌相比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青年期直肠癌的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仅21.5%(34/158)。结论:青年期直肠癌有一系列不同于壮老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差,其治疗水平有赖于提高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用扩张的耳后皮肤软组织及肋软骨支架行耳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利用耳后扩张皮肤及纤维包囊为耳软骨支架覆盖物进行耳再造,手术方法简单,效果满意。本文讨论了扩张皮肤及纤维包囊的血运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并预制带颞浅动脉的改良前额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6例,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本法对面部,特别是眼睑、鼻等部位的皮肤缺损提供了安全、有效、外形恢复满意的手术方法。介绍了改良前额皮瓣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优缺点,适应证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皮肤扩张后的前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9年11月以来,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前额部皮肤,制成带颞浅动脉筋膜蒂前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2~35岁。眼与眉间黑色素痣2例,颧颊部  相似文献   
7.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至2000年11间采用双吻合器治疗的低位直肠癌146例的疗效,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结果:14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进行Dixon手术的效果良好,仅2例局部复发,发生吻合口漏2例(1.4%),吻合口狭窄8例(5.4%),术后早期吻合口大出血4例(2.7%)。结论: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但必须严格掌握根治原则及无瘤原则,否则易招致失败,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尤其罕见的术后吻合口大出血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以颞浅动脉为蒂的头顶部或前额部皮瓣和耳后皮瓣组成的双叶岛状皮瓣,转移修复一侧眶区周围晚期瘢痕,同时矫正睑外翻畸形和行眉再造,并对术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探讨其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定量检测 34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及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 (TA)。结果  34例大肠癌组织中 ,端粒酶阳性表达 31例 ,阳性率 91 2 %。 2 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 ,仅 2例为阳性 (1 0 % )。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 ,1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1 3 %。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A值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大肠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侵袭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腹壁整形术,不仅能去除多余的皮肤与脂肪,改善腹部形态,而且能恢复正常的腹部功能。本文报告20例,并对手术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