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阿托品对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内脏痛觉诱发反应的影响,从神经元水平探讨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在内脏痛觉感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伤害性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作为内脏痛模型。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及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结果共记录扣带回前部148个神经元的内脏痛觉诱发反应。该诱发反应具有反应阈值高、潜伏期长、反应形式复杂、后作用时间长、可被静脉注射吗啡抑制等特点。侧脑室注射阿托品抑制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内脏痛觉诱发反应。结论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参与内脏痛觉感受。在内脏大神经传导的内脏痛觉冲动到达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的传入通路中存有胆碱能神经元,并通过M受体起作用。  相似文献   
62.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 (NCoR) in androgen independence prostate cancer (AIPC)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NCoR and androgen receptor (AR) in prostatie tissues, from 15 cases with AIPC, 20 cases with androgen dependence prostate cancer (ADPC) and 20 case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ehemistry respectively. 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NCoR was observed mainly in the nucleus and slightly in the nucleus. The positive cell percentage of NCoR in AIP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ADPC and BPH (P〈0. 01). The NCoR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low differentiation prostate cancer (Pca) than that in high differentiation Pca (P〈0. 05). The rate of NCoR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ow stage Pca than that in high stage Pca (P〈0. 05). AR, expressing in the nucleus, was found to be negative in one case of AIPC, while was strongly expressed in other cases of AIPC, and all eases of ADPC and BPH. Conclusion: The transition to AIPC of Pea ma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NCoR protein.  相似文献   
63.
吕斌 《保健医苑》2005,(7):32-33
人的基本味觉分为酸、甜、苦、咸4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尝出千种不同的滋味均源于这4种味觉的功能。舌的各部位对这4种基本味觉的感受程度也不一样,舌尖部对甜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对咸味较敏感。味觉的感受器称为味蕾,大多数味蕾位于舌乳头内,部分分散在口腔的腭、咽、会厌等处的黏膜上。味觉的感受程度与味蕾数量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功能明显减退。一般正常成人约有1万个味蕾,但女性在40~45岁,男性在50~60岁以后约有2/3的味蕾萎缩。可见,不论男女均在老年前期(45~59岁)味觉功能开始下降。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似文献   
64.
杨杰  陈铁军  白永刚 《医药世界》2006,(11):108-10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现已广泛应用,但术后疼痛仍然存在,尤其是术后24时内。超前镇痛是指术前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曲马多是中枢性镇痛药,作用于阿片受体及下行镇痛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而下行镇痛系统的激活对伤害信息在脊髓后角的整合有直接效应,因此我们推测曲马多可通过作用于下行镇痛系统阻滞伤害性刺激的传递而产生超前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电针对躯体深部感受器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电针对躯体深部感受器 (R)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方法 将牵张 R(R 、 )和 类与 类纤维压力 R作为观察对象。以单位放电为指标 ,将作为有效电极的毫针作单极刺激 ,根据针刺于感受野 (RF)内和针刺于 RF外不同距离时所测感受器电针阈值 (REAT)探索电针对深部 R的作用规律。结果 针刺于 RF内 ,REAT随 R类别而不同 ,表现为 R >R >牵张 R。针刺于 RF外 ,REAT随针刺点至 RF的距离 (简称针刺距离 )之增加而递增 ,在一定测试范围内 ,两者呈直线回归关系 ;在电针输出量上限固定条件下 ,同类 R反应单位数随针刺距离增加而递减。结论 不同类别深部 R的 REAT是不相同的 ;电针对深部 R的作用呈三维空间的区域性影响 ,区域大小取决于电针强度及 R类别  相似文献   
66.
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最自然、最经济简便的医疗护理技术。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被抚触者进行全身各部位有序的、有技巧的按摩,从而把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良好的生理效应。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进行抚触,观察对其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并验证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的山羊模型,并初步探讨异氟醚的制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与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组(静脉组)。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经降主动脉起始处和耳缘静脉以微量注射泵泵入乳化异氟醚。调节泵入乳化异氟醚速度至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1个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后,维持平衡20 min。比较平衡后两组山羊不同取血部位(股动、静脉和颈动、静脉)血液中的异氟醚分压(Piso)。结果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Piso比较,股动、静脉血Pis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11.15±6.06)mmHg、(9.28±5.07)mmHg,1 mmHg=0.1333 kPa〕约为颈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6.07±3.60)mmHg、(5.36±2.99)mmHg〕的2倍(P<0.05)。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与动脉组股动、静脉血中Pis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约为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中Piso的2倍(P<0.05)。结论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脊髓可能是异氟醚制动作用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新生期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CRD)对发育期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8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新生鼠在出生第8天开始给予结直肠刺激,1次/d,连续7d;对照组则不给予结直肠刺激。随后,两组大鼠常规饲养到6周龄时进行内脏敏感性测定。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痛阈测定作为不同的扩张压力下结直肠疼痛反应指标,评估肠道痛觉敏感性。采用单因素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6周时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降结肠均未见明显病理组织损伤;随CRD压力增加,两组幼鼠AWR评分增加,实验组幼鼠CRD在60mmHg和80mmHg之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0、40、60mmHg范围内,相同压力下,实验组幼鼠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CRD压力为80mmHg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痛阈值分别为26.5±4.9mmHg、47.8±5.0mmHg,两组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753,P<0.01)。结论新生期进行持续的结直肠刺激的确能造成大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高敏感性,并且这种高敏感性能持续到幼年期,同时无明显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对扩张大鼠膀胱刺激引起反射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 Wistar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0.9%生理盐水1 ml/kg(F0组)、高乌甲素1 mg/kg(F1组)和高乌甲素6 mg/kg(F2组).各组药液容量相等.经尿道置入20号套管针,接自制的扩张装置并将针型电极插入腹外斜肌.通过Maclab生理记录仪测定并记录用各数据.以膀胱扩张刺激UBD(压力60mmHg,持续20s,间隔4 min)期间最大值与UBD前20s最大值之差除以UBD前20s最大值作为反射反应量.用药前5次的均数作为基值,用药后的反应值与之比较观察不同处理的效应.结果 各组大鼠用药之前的BP和EMG对UBD的反应基值无统计学差异.与F0组和F1组相比,高乌甲素6 mg/kg腹腔注射后28 min内,BP的反应值明显降低(P<0.01).而F1组各时间点与盐水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高乌甲素6 mg/kg腹腔注射后40 min内,EMG的变化反应值均明显低于F0组和F1组(P<0.01).F0组和F1组与基值比较反应变化率呈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乌甲素(6 mg/kg)腹腔给药可显著抑制大鼠UBD引起的BP和EMG的反应.提示高乌甲素全身用药对膀胱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0.
问:头每天都像感冒那样闷疼,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并且伴有消化不良,人渐消瘦。想问一下是怎么回事? 答:头痛是有很多原因的,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头痛原因,对照自己的相关症状,及早发现并治疗。 头痛系因头颈部痛觉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部所致。具体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