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1篇
  免费   1075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504篇
妇产科学   225篇
基础医学   661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3395篇
内科学   2540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875篇
特种医学   7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93篇
综合类   190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569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787篇
  12篇
中国医学   176篇
肿瘤学   4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558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566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1095篇
  2013年   1083篇
  2012年   842篇
  2011年   859篇
  2010年   752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全植入式药泵行肝血管灌注治疗晚期肝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24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采用完全植入式药泵行肝动脉和门静脉双灌注化疗。结果:部分缓解(PR)15例(62.5%),稳定(S)8例(33.3%),进展(P)1例。平均生存期为9.17月,半年生存率为66.7%,1年为25%。在AFP>400μg/L的10例中,5例下降。  相似文献   
72.
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插管感染(插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订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插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2例插管感染中,多数病例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病史;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留管时间大于2周的插管感染率明显升高(与留管时间小于2周相比;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留管时间过长、插管部位和护理不当等是其高危因素,应针对其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3.
本文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甾体避孕药的使用与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间的关联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在我国广泛应用的甾体避孕药(主要为国产Ⅰ号避孕药)并不增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性。用药和停药时间的长短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关,并与高血压病之间亦不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4.
颅内静脉窦血栓误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病因、误诊情况、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因、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病多因头面部软组织及骨质感染、脱水、妊娠及产褥期等所致;临床上除高颅压、癫痈、意识精神障碍全脑症状外,根据静脉窦阻塞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影像学检查有其特征性改变。结论本病并不少见,早期容易漏诊误治,颅脑MRI+MRV检查优于CT及DSA,抗凝及抗炎治疗效果较好,早期颈静脉插管介入治疗方法最好。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可控性丝线的致栓效果及其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初步疗效。方法将丝线一端留置于不同管腔大小的静脉内,另一端挂于血管壁埋于皮下,实现其可控性,用经过不同处置的丝线,分别留置于兔耳缘静脉、股静脉,观察其引起血管栓塞的效果。选择致栓效果较好的丝线组,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患者。结果几种经不同处置的丝线,均能不同程度地起到闭塞血管的作用,对于管腔稍大,血流较快的静脉(兔股静脉),浸泡丝裂霉素并打结的丝线组,致栓效果最好;临床初步应用证实,可控性丝线治疗体表难治性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结论可控性丝线静脉内留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操作简便的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6.
方涛 《中医正骨》2009,21(2):11-14
目的:探讨中药脉络宁预防全髋关节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80例和西药治疗组88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基本预防措施和机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中药脉络宁针剂和西药分子肝素钠针剂对手术后可能发生的深静脉血栓(DVT)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d和14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组发生DVT23例,发生率28.75%;西药组发生20例,发生率22.7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T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INR术前、术后7d、术后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间PLT术前及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独应用中药脉络宁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可获得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钠近似的疗效。但从药物安全性角度分析,虽然两组术后凝血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由于两组凝血指标的实际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因此尚不能肯定脉络宁较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7.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ccounts for thousands of hospitalizations every year in the US. Its primary management consists of anticoagulation. However, in certain instances this may be contraindicated or not sufficient. Mechanic occlus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becomes then a viable alternative. In this case a 35-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 saddle pulmonary embolus but was unable to be anticoagulated due to intestinal bleed. A removable IVC filter was then placed. The filter spontaneously migrated into the right atrium causing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perforation of the atrial wall, and cardiac tamponade. The device was successfully retrieved percutaneously and the patient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in stable condition. This case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ly leth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IVC filter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to percutaneously recover them from within the right atrium.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犬肝、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5只雄性Beagle犬,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CVVHDF组(n=8)和MODS组(n=7),CVVHDF组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给予CVVHDF治疗12h,MODS组不给CVVHDF治疗。测定各器官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肝、肾组织中IL-6、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CVVHDF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有关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MODS组相比,在内毒素注射后3h及以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器官衰竭发生率较MODS组明显降低(37.5%vs85.7%,P〈0.05);MODS组肝、肾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VVHDF组(P〈0.01),而CVVHDF组肝、肾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P〈0.01)。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能明显改善肾功能,CVVHDF早期应用可以降低MODS肝、肾组织IL-6/IL-10mRNA比值,有助于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  相似文献   
79.
长脉冲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研究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22例不同部位皮肤浅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6mm直径光斑,7~8ms双脉宽,脉冲间隔20ms,140~150J/cm2能量,接触式冷却,治疗间隔3周至1个月,治疗后1、6个月随访,评价病灶清除率分为五级。结果22例患者完成治疗,最多治疗5次。随访6个月,96.3%浅表静脉畸形获得76%~100%的清除,37%获得病灶的完全清除,未见复发。治疗部位无一例发生紫癜,治疗后8例(38.1%)出现红斑,1d至1个月消退。无色素改变和形成。结论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能有效安全地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选择性地清除浅表血管,并使用接触冷却系统保护表皮,减少紫癜发生及色素改变和瘢痕的形成,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各种方法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6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进行过磁共振T1WI、T2WI扫描,其中部分病例做过DWI、T2FLAIR、MRA、MRV、T1WI增强扫描及DSA。结果 幕上4例,幕下2例,T1WI、T2WI表现:引流静脉均为流空的低信号,深髓静脉为细条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DWI引流静脉及深髓静脉区域低信号;1例T2 FLAIR引流静脉流空的低信号,深髓静脉高信号;2例MRA均阴性,但MRV显示深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2例T1 WI增强扫描:深髓静脉呈轮辐状汇入引流静脉;1例DSA:动脉期阴性,静脉期见典型的“海蛇头”征。结论 磁共振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T1WI增强扫描及MRV均较敏感,DSA为诊断脑静脉畸形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