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09篇
  免费   3248篇
  国内免费   1203篇
耳鼻咽喉   202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305篇
基础医学   1375篇
口腔科学   646篇
临床医学   5448篇
内科学   2762篇
皮肤病学   259篇
神经病学   1299篇
特种医学   12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299篇
综合类   595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031篇
眼科学   476篇
药学   5209篇
  109篇
中国医学   2919篇
肿瘤学   1552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768篇
  2022年   981篇
  2021年   1492篇
  2020年   1615篇
  2019年   1252篇
  2018年   1202篇
  2017年   1278篇
  2016年   1422篇
  2015年   1408篇
  2014年   2375篇
  2013年   2894篇
  2012年   2231篇
  2011年   2309篇
  2010年   1906篇
  2009年   1648篇
  2008年   1563篇
  2007年   1670篇
  2006年   1506篇
  2005年   1274篇
  2004年   1101篇
  2003年   923篇
  2002年   756篇
  2001年   749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539篇
  1998年   457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With an increasing instanc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little advancement over recent decad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brain injury survivor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focus has shifted to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whole‐family resilience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Brain Injury Family Intervention as a model, clinicians constructed two curriculum‐based interventions grounded in resilience theory and drawing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of neuropsychology and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 the Resilience and Adjustment Intervention, for individual survivors of traumatic brain jury, and (b) the Therapeutic Couples Intervention, designed to increase relational satisfaction in couples following a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present study outlines the ne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silience tenets into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ummarizes the empirical just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offers an overview with implementation specifics regarding these two newly designed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妊高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硝酸甘油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和24 h尿蛋白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妊娠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8%vs 73.61)(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量降幅均显著性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胎盘早剥、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应用硝酸甘油微量泵入辅助硫酸镁治疗妊高征能够明显降低血压、改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包括: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预防癫痫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并于2个月后随访。分别观察2组第3、7、14天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用药1个疗程后脑水肿吸收情况,比较2组14 d、30 d神经功能评分(NDS),并评估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血肿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的血肿面积虽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治疗组的血肿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治疗14 d后,治疗组脑水肿吸收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65.4%;治疗组脑水肿吸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71.2%)(均P<0.05)。(4)不良反应及临床结局: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对照组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转氨酶逐渐降为正常;治疗组2例治疗过程中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后剔除,3例病情恶化死亡,对照组7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随访时已死亡。【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管理在耳鼻喉专科声带息肉和慢性扁桃体炎治疗中应用效果,为耳鼻喉专科单病种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临床路径实施前入院的声带息肉和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为临床路径组;分析2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诊疗质量等指标。结果临床路径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路径组声带息肉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检查费、手术费、药费、其他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临床路径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总费用、检查费、手术费、药费、治疗护理费、其他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在临床路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临床疗效临床路径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诊疗质量,有助于耳鼻喉科疾病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气机升降针法治疗肝郁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气机升降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睡眠总时间、深睡眠时间及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时间均有所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睡眠总时间、深睡眠时间以及REM睡眠时间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机升降针法治疗肝郁型失眠与常规针法比较疗效更为显著,其操作简便,方法新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脂联素(adiponectin, AP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 al’pha, TNF-α)及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祛湿方组(治疗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各60例,在基础降糖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健脾祛湿方和吡格列酮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4周。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 VTQ)、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和生化分析仪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脏脂肪含量、 APN、TNF-α、血糖、血脂和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TNF-α含量及肝实质ARFI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APN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INS、 TNF-α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可能通过升高APN、降低TNF-α,从而达到纠正糖脂代谢紊乱,保护胰岛功能以及减少肝脏脂肪含量的功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骨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性别、年龄、病患部位、就诊时间将100例THR术后病例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组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试验组给予骨一方治疗,每日1剂,连续7 d。分别观察2组受试对象试验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后,2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2)试验后,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相对缩短,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PT、APTT相对延长,D-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骨一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低分子肝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而降低诱发出血的可能性。(3)2组试验后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伤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预防伤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又能降低诱发出血的可能性,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妇科慢性盆腔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口服及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结针法治疗,连续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前及随访时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明显,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随访,2组疼痛评分继续下降,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2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解结针法配合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方,比较2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临床症状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VEGF含量显著升高,ET-1含量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ET-1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VEGF、ET-1含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治疗组hs-CRP、IL-1β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hs-CRP、IL-1β含量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hs-CRP、IL-1β含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能更好地达到缓解心绞痛、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这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