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387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9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66篇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下头低位CO2气腹期间PaCO2、PETCO2变化及二者相关关系.方法 24例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以丙泊酚或异氟醚、维库溴铵及芬太尼行全麻诱导及维持,机械通气VT=7 mL/kg,f=14次/min;建立气腹后立即取头低位,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20和60 min时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步记录PETCO2并计算二者的差值pa-ETCO2.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气腹后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均P<0.01),气腹后10、60 min时Pa-ETCO2显著增加(P<0.05及P<0.01).气腹后20min时PaCO2与PETCO2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应适当增加通气量,PETCO2不能准确反映PaCO2.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因胆石症或胆囊息肉行LC的病人,随机分为高气腹压力组(H组)和低气腹压力组(L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均选择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1mg/kg、维库溴铵0.1mg/kg,术中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L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8±1)cmH2O,H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12±1)cmH2O,记录两组病人气腹前、气腹后10、20和30min和放气后5min时的BP、HR、Ppeak、PETCO2,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SBE,根据血气分析计算VCO2、A-aDO2、Pa-PETCO2。结果与气腹前比,气腹后两组病人的SBP、DBP均增高,HR增快,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的Ppeak、PETCO2、PaCO2、A-aDO2、SBE、VCO2气腹后10、20和30min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且H组高于L组。结论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采用12cmH2O腹腔CO2气腹压力会使机体CO2的吸收和排出增加,机体有呼吸性酸中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A、B两组分别于注药后4、8、16和24h进行视觉模糊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LC患者术后大部分存在中等程度的疼痛,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可使VAS显著减低(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4.
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刀施行LC治疗12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顺利完成手术115例,中转开腹5例,无胆管损伤、胆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65±25)min,术中出血5~35mL,术后引流量(45±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平均(4±2)d,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术中应用超声刀出血少,创伤小,能提高LC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腔镜手术诱发皮下气肿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影响腔镜手术皮下气肿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5年2月该院行各类腹腔镜手术3216例,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皮下气肿的10个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皮下气肿发生率为3.39%(109/3216)。Logist回归分析发现体重、皮下脂肪厚度、术式、手术时间以及套管针重复穿刺是导致皮下气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皮下气肿的发生与体重、皮下脂肪厚度、术式、手术时间以及套管针重复穿刺的临床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中转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2000年11月~2004年10月911例腹腔镜手术中13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该院中转率为1.43%,低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值。该组术中止血困难、粘连、损伤各3例,各占23.1%;解剖变异2例,占15.4%;找不到纱条和可疑胆囊癌变各1例,各占7.69%。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转率的高低,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1991年3月至12月,我们应用腹腔镜行胆囊息肉摘除,胆囊一期缝合32例。其中多发息肉24例,单发8例。9例合并胆囊结石。手术前用B超对胆囊定位,做皮肤小切口,穿刺胆囊放入OlympusA5307腹腔镜,取出息肉,电凝止血,标本立即行冰冻检查。冰冻报告为良性,术中胆道造影无梗阻,用4/0无损伤缝线分层缝合胆囊粘膜和浆膜。多数病人仅手术当日需静脉补液治疗,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进食。3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16例3个月后随访,胆囊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支持下饮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下的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营养学指标、胃肠功能、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11.481, 11.171, 19.509, 8.479, 2.966, 5.889, P<0.05);术后7d,观察组血液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038, 5.971, 8.540, 10.383,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0.91%明显低于对照组52.73%(x2=5.380, P<0.05);满意度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x2=4.274, 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支持下的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9.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有盆腔粘连、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分解和骶韧带离断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55±17)%,有27例(90.0%)痛经完全消失,1例(3.33%)疼痛明显缓解,2例(6.67%)无效;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2.1%,卵巢功能没有变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laparoscopic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LSH)并子宫圆韧带悬吊加宫骶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18例为研究组,行LSH联合圆韧带悬吊和子宫骶韧带缩短术重建盆底;随机选取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对照组,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比较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并随访手术后阴道穹隆脱垂和性生活等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且在随访时间内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性生活恢复正常。研究组阴道穹隆脱垂率减少,性生活满意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和泌尿系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H术并行圆韧带悬吊加子宫骶韧带缩短术是治疗子宫脱垂重建盆底的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治疗方式,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