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87篇
  免费   1255篇
  国内免费   443篇
耳鼻咽喉   227篇
儿科学   843篇
妇产科学   285篇
基础医学   1764篇
口腔科学   1369篇
临床医学   2336篇
内科学   3327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422篇
特种医学   1329篇
外科学   4278篇
综合类   3040篇
预防医学   786篇
眼科学   336篇
药学   829篇
  17篇
中国医学   381篇
肿瘤学   40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793篇
  2020年   759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1317篇
  2013年   1285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1249篇
  2010年   1055篇
  2009年   1028篇
  2008年   1014篇
  2007年   1062篇
  2006年   942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782篇
  2003年   608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优缺点等。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足左、右各10只,经灌注、解剖、测量,了解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相关血管、神经的外径。临床应用17例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了解皮瓣的成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灌注剂可达整个第2足趾及相邻趾蹼,测得第2足趾跖趾关节处腓侧固有动脉、趾背静脉分别为(1.0±0.2)mm、(0.9±0.2)mm;临床应用17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足部均无感染。经半年以上随访,被修复手指外观、颜色接近正常,供足无疼痛和植皮破溃现象发生。结论第2足趾腓侧皮瓣血供可靠,口径适于吻合,质地好,适于手指皮肤确实的修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介绍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第二、第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分别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3.0cm-3.0cm×5.0cm。结果:10例筋膜瓣移位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第二、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植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外伤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235例存活超过24小时的老年胸外伤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5例。结果老人胸外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占6.38%(15/235),死亡7例,死亡率为46.67%。单因素分析显示:胸外伤严重程度(AIS)≥4及ISS≥25、合并脑外伤格拉斯哥评分(GCS)≤8、休克程度重及持续时间94小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以及首8小时输液量超过3500ml、抢救治疗手段不当等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合并脑外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为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危险因子,有效控制休克,保护脏器功能,及时处理多发伤是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4.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心内矫正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心内矫正术治疗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CAVSD-TOF)的经验. 方法从1985年1月至2002年5月,共行CAVSD-TOF心内矫正术12例,年龄6~16岁(11.1±2.8岁),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前7例采用三片法补片,后5例用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用跨瓣补片加宽.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前7例死亡3例,后5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3例,灌注肺1例.长期随访6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3.5年,无任何症状,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 结论 CAVSD-TOF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常规间断缝合左侧房室瓣裂隙,跨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为规范各类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根据凹陷部位支撑组织的异常或被覆组织的异常情况。临床上将凹陷畸形分为三型:Ⅰ型为骨性凹陷畸形,包括先天性发育不良。后天性局部骨组织缺损、错位或塌陷;Ⅱ型为软组织凹陷畸形。包括局部软组织萎缩、缺损或黏连;Ⅲ型为复合性凹陷畸形。骨与软组织同时存在萎缩、缺损或较严重的塌陷。并依照此分型分别采用游离皮瓣、肌皮瓣或带蒂肌皮瓣填充法。局部组织瓣填充法。带蒂组织瓣加医用材料混合填充法,游离脂肪颗粒填充法。HA人工骨填充法。硅胶假体填充法。有机玻璃填充法,奥美定填充法。复杂凹陷畸形的综合治疗整复方法。为216例患者修复颜面凹陷畸形。结果随访216例患者6个月至5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外观效果满意。结论此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分型简单、合理。便于临床对颜面凹陷畸形的整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双侧无铆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犬房间隔缺损(ASD)模型上评价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自行设计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外形呈双盘状,其左房面平整,右房面中间凹陷,中央有与推送杆相接的连接袢,内衬有三层聚酯膜。犬ASD模型建立采用房间隔穿刺结合球囊扩张方法,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ASD过程,闭合人工制备的ASD。用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封堵器对右、左房室瓣功能的影响。术后1、2、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8条犬成功制作ASD模型并封堵,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不影响右、左房室瓣功能。各观察时间点肉眼见所有封堵器表面光滑均覆有薄层的新生内膜。3个月后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封堵器置入部位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6个月扫描电镜观察金属丝无腐蚀。HE染色显示肺、肝、脾、肾、胰等组织无血栓栓塞、炎症表现。结论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自制的ASD封堵器将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7.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上睑全层缺损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对一例狗咬伤所致的右侧上睑全层缺损进行急诊局部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5d,右侧上睑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眼睑全层缺损,术后效果满意,可避免Ⅱ期手术和睑缘缝合。  相似文献   
59.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0.
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估两种组织工程骨体内神经化重建方法的成骨效果,研究神经化与成骨的相互关系。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24只随机分成四组:组织工程骨组(A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B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C组),血管束植入组(D组);另2只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动物均制备左侧股骨长1.5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钢板固定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用四种方法制备的组织工程骨。植入的神经分别是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术后4、8、12周摄股骨正位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线阻射影分析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感觉神经束后,比单纯组织工程骨和运动神经束植入的修复效果均有明显提高,而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运动神经束与单纯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感觉神经束植入与血管束植入的成骨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血管束植入组的成骨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利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而植入运动神经束却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