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小针刀结合臭氧,对照组30例采用封闭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治疗组为(2.14±0.58)分,对照组为(3.47±1.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臭氧疗效较单纯封闭注射治疗效果好,能有效缓解症状和疼痛。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针刀疗法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活动受限的有效性。目方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5月发表的关于针刀医学治疗A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和质量分级,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18篇,样本量共计1 252例。研究结果显示针刀治疗组在改善AS总体有效率[OR=6.80,95%CI(4.29,10.77),P<0.000 01]、BASDAI评分[MD=-1.06,95%CI(-1.49,-0.63),P<0.000 01]、BASFI评分[MD=-0.92,95%CI(-1.27, -0.56),P<0.000 01]、Schober试验[MD=1.20,95%CI(0.70,1.70),P<0.0001]、晨僵时间[MD=-18.05, 95%CI(-20.78, -15.31),P<0.000 1]、胸廓扩张度[MD=1.20,95%CI(1.07,1.34),P<0.000 1]、指地距{病程2年内组[MD=-3.81, 95%CI(-5.39,-2.23),P<0.000 01],病程2年以上组[MD=-11.12,95%CI(-13.22, -9.01),P<0.000 01]}、枕墙距[MD=-1.79,95%CI(-2.63,-0.95),P<0.000 1],颌胸距[MD=-1.56,95%CI(-2.08,-1.04),P<0.000 01]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刀疗法在上述与活动受限有关的9项指标中,对AS的治疗有临床意义,但需要更多高质量RCT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小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用小针刀法治疗本病 72例 ,用针刺法治疗本病 5 0例 ,进行疗效观察对比。结果 小针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 10 0 % ,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 8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对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 ,但小针刀疗法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疗法 ,小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效果好 ,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简便易行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4.
张雷  郑移兵 《中草药》2019,50(9):2151-2153
目的分析肾着汤结合手法、小针刀、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的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95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36例,给予常规手法、小针刀、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2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肾着汤,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显效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结合手法、小针刀、腰椎牵引治疗具有疗效快、疗程短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收集建库至2017年10月发表的有关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发布的系统评价官方软件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包括6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率高于针刺。[结论]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但因为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样本量有限,需要设计更完善的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6.
总结冯淑兰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经验.冯淑兰教授认为颈部经筋失衡是顽固性面神经炎的重要病机,治疗时除面部治疗以外更注重松解颈部及其两侧筋结等肌肉失衡点.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治疗点多选用枕部附着肌群、患侧乳突、颈椎棘突与横突压痛点,以松解颈部手足太阳与少阳经筋的筋结点为重点,恢复经筋正常形态,改...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加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变化,并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分层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LDH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进行治疗,每7 d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对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76 d。其中3例患者因治疗结束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选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及随访时均未出现局部血肿、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不良反应。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为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精准化的疗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临床观察经皮穿刺扇形松解结合液压扩张治疗老年急性期肩峰下滑囊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对住院及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肩峰下滑囊炎老年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喙突旁穿刺,单次注射1%利多卡因10 mL、曲安奈德1 mL,直接拔针;治疗组给予肩峰下前方穿刺,以穿刺针行肩峰下扇形挑拨松解,注射前药后,连接0.9%NS加压至180 mmHg(23.94 kPa),滴注维持10 min后拔针。两组均单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84 d),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VAS、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差异维持4周以上。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扇形松解结合液压扩张技术治疗老年急性期肩峰下滑囊炎在快速控制疼痛方面有着极为良好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DSA下电外科能量平台联合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跟痛症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在DSA下治疗,治疗组给予电外科能量平台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刀治疗,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并于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足跟痛VAS评分、足功能Maryland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VAS与Maryland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分别为(6.95±1.14)分与(50.70±8.34)分,治疗后分别为(2.45±1.33)分与(70.46±8.97)分,随访时分别为(1.91±1.01)分与(78.46±7.65);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6.35±1.34)分与(50.52±9.76)分,治疗后分别为(3.16±1.82)分与(65.21±9.78)分,随访时分别为(2.12±1.44)分与(70.32±7.85)分。两组内治疗后及随访时的VAS与Marylan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VAS与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及随访时VAS与Maryland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与75%。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SA下电外科能量平台联合针刀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作用更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