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8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346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446篇
内科学   343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08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1696篇
预防医学   68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771篇
  2篇
中国医学   1032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M1型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对卵泡膜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构建M1型巨噬细胞模型及巨噬细胞-卵泡膜细胞共培养体系。超速离心法分离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电镜、Western blot和纳米流式检测仪鉴定外泌体。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卵泡膜细胞,与PKH67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共孵育,观察卵泡膜细胞摄取外泌体的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B(CDKN1B)的表达。结果:在巨噬细胞-卵泡膜细胞共培养体系中,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增强卵泡膜细胞活力。电镜、Western blot及纳米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源外泌体被成功分离。PKH67标记的外泌体与卵泡膜细胞共孵育实验证实卵泡膜细胞能摄取大量巨噬细胞源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增强卵泡膜细胞的活力,使卵泡膜细胞G0/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升高,且卵泡膜细胞CDKN1B的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卵泡膜细胞能摄取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1型巨噬细胞源外泌体通过抑制CDKN1B的表达而增强卵泡膜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2.
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ery T cells,Treg)免疫磁性细胞分离力(me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并鉴定其分离效率.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即阴性分选和阳性分选2步)分离人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首先采用生物素标记的鸡尾酒抗体和抗生物素标记的磁珠阴性分选CIM细胞,再用抗CD25 的磁珠阳性分选CD4 CD25 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抗体染色后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分离纯度;内因子染色检测其转录因子FOXV3的表达频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3H-TdR掺入法检测其对CD4 CD25-T细脆殖抑制效应.结果 阴性分选CD4 T细胞的纯度为(92.2±1.7)%,阳性分选后CD4 CD25 Treg细胞的纯度(95.1±1.2)%.胞内因子染色FOXF3在CD4 CD25 Treg细胞中的表达率为(80.4±1.2)%,台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为(95.6±3.3)%.3H-TdR掺入法检测其对CIM CD25-T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采用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快地得到一群纯度高并且细胞活力好的CD4 CIY25 Treg,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3.
以SD大鼠ES(内毒素休克,内毒素0.8mg/100gb.w.iv)为模型,观察了CCK-8抗ES过程中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二醛(MDA)及吞噬细胞化学发光(PCL)的变化,实验结果:CCK-8可使ES大鼠MAP回升,血浆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减少(P〈0.05),吞噬细胞本底发光增强,峰值增高,峰时缩短(P〈0.05),结果表明CC  相似文献   
104.
自由基清除酶(剂)对SMAO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于松夹前分别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v,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别嘌呤醇(allopurinol, ALLO)、SOD+CAT、SOD+ALLO和SOD+CAT+ALLO。结果表明,除单用CAT外,其他单用或伍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均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表现为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能明显抑制肠、心、肝、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dialdehyde, MDA)含量的升高,稳定组织内源性SOD的活力,同时血浆溶酶休酶的释放减少,休克动物血压升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实验结果尚表明,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可以明显减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uperior mc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 SMAO)休克大鼠小肠粘膜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5.
人超氧化物歧化酶放射免疫测定的临床意义(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分布于生物界,从大到高等动物的人及小到细菌,从动物到植物都有SOD的存在。按SOD酶的辅基不同分三种,含铜锌离子SOD称为SOD-1;含锰离子SOD称为SOD-2;还有含铁离子SOD称为SOD-3。不管SOD的来源及哪一种SOD,  相似文献   
106.
复胰糖瘀消胶囊主要成分丹参、川芎、黄芪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筋活络功能,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并通过保护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防止心、肝、肾等缺血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微循环障碍既是血瘀症的本质,又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中间环节.研究血瘀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循环障碍,有助于全面认识血瘀症的机制.本实验研究复胰糖瘀消胶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胰糖瘀消胶囊给药组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血管管径明显增加,血液流速亦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报告由何首乌、黄芪、丹参等中药制成的口服液——活力甦的抗衰老作用。583例中老年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双盲观察连续服药三个月的结果,获复查资料者507例(87%),活力甦组287例,对照组220例。活力甦组在改善精神、体力、睡眠、增进食欲、改善脱发白发、视力、握力,提高血抗氧化酶活力、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脂褐素定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前者为76.6%,后者为34.5%,X~2=90.7、P<0.001,表明活力甦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心肌炎患者LP(a)和SOD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炎是指心肌存在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慢性炎性病变。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诊断心肌炎的方法越来越多 ,但缺乏特异性 ,另外对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明确诊断较为困难[1] 。有研究报道 ,脂蛋白 (a) (LP(a) )是一种急性时象反应物[2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是人体内一种天然的抗氧化酶 ,具有清除自由基 ,保护机体免受氧自由基损伤等多种功能[3 ] 。我们对心肌炎患者血清LP(a)和SOD活性进行了测定 ,并初步探讨了其与心肌炎的关系。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心肌炎组收集本院及贵州省…  相似文献   
109.
口腔扁平苔藓 (OLP)是一种常见而原因不明的溃疡性疾病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 3 ] ,其免疫学机制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引起广泛的注意。本研究对 1998年 9月— 1999年 10月收治的OLP患者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免疫功能及SOD的测定 ,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OLP组 :共 6 6例 ,平均年龄 37岁 ,其中男 36名 ,女 30名 ,均为附院口腔内科门诊患者 ,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OLP。对照组 :共 70例 ,平均年龄 34岁 ,其中男 38例 ,女 32例。均系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β射线放射损伤后MDA和SOD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动物β射线损伤模型。同时对NIH3T3细胞进行β射线外照射。观察MDA、SOD含量的改变。结果 β射线损伤后,MDA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上升;SOD则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下降。结论 β射线损伤后能产生自由基,但其作用效应主要在全身,自由基在受照局部皮肤组织中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