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2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82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1448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753篇
内科学   827篇
皮肤病学   170篇
神经病学   808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959篇
综合类   1506篇
预防医学   1660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787篇
  1篇
中国医学   237篇
肿瘤学   3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737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16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4篇
  1973年   12篇
  1972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urposeAdolescent parenthood is a major challenge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evidence has focused on adolescent motherhood. Little is known about adolescent fatherhood in LMIC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early fatherhood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a range of outcomes among adolescent males.MethodsThis study used three waves of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multicountry Young Lives cohort study, specifically following a sample of 1,779 adolescent boys at ages 15, 19, and 22 years in Ethiopia, India, Peru, and Vietnam. Individual fixed effects model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ociodemographic determinants of adolescent fatherhood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adolescent fatherhood on males' education, health,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time use outcomes.Resu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ow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bsence of the adolescent's mother and father from the home, larger household size, and poverty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becoming an adolescent father by age 22 year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ecoming an adolescent father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likelihood of school dropout, being overweight, smoking, greater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less time spent o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more time spent on caregiving responsibilities.ConclusionsHighlighting the experiences of young men as adolescent parents in LMICs,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prevention strategies to delay early parenthood for adolescent boys and 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s to support young fathers and their unique health, socioeconomic, psychosocial, and behavioral needs.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2021年1—12月某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7例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比例匹配同期医院进行体检健康者61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FGB)G(-455)A、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ser128arg、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ly214ar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thr26asn结果 病例组患者617例中男性396例,女性221例;年龄37~64岁。健康对照组617人中男性396人,女性221人;年龄37~64岁。2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TNFβ thr26asn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NFβ thr26asn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遗传因素,与TNFβ thr26asn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寻求遗传病因学证据及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等,有利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93.
焦虑水平与应付方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求学生焦虑水平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用一般焦虑问卷(GAT)和应对方式问卷测查某中学初二学生共116名。结果 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和焦虑总水平及对人不安、身体征候、恐惧倾向三个焦虑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求助和焦虑总水平及各个焦虑分量表之间不相关或相关很小。结论 焦虑水平与应付方式之间关系密切,应付方式不同,焦虑水平就可能不同,为了降低焦虑水平,应掌握有效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94.
潜水人员防循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海军潜水人员的防御方式特点和身心健康状况,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用防循方式问卷和康奈尔医学指数对海军某部177名潜水人员进行团体测验,用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潜水人员防循式与身心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循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较大,身心健康问题较多者应用不成熟防御方式的频率较高,结论:防御方式对潜水人员身心健康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9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MCMQ的回避,屈服因子分及SAD评分明显偏高,而面对因子分明显偏低;(2)MCMQ面对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回避,屈服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偏向以消极的回避,屈服为主,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心理行为指导和应激干预工作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6.
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影响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303名护理人员进行评定。结果 护理人员的应付方式与个性心理特征相关性较大,与年龄和护龄不呈线性关系,与是否倒班和不同的科室无关。4-5年和6-8年护龄的护理人员在应用解决问题应付方式上,比其他护龄组明显减少。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尤其是工作4-8年的护理人员的应付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厦门市 5岁以下儿童死因变化及生存水平 ,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市、区、街道 (乡 )妇幼保健三级网及儿童生命监测系统收集资料 ,对 1993~ 2 0 0 0年厦门市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1993年为 2 7 88‰ ,2 0 0 0年为 11 6 6‰ ,(X2 =80 0 0 ,P <0 0 1)。厦门市 1993~ 2 0 0 0年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腹泻 ,肺炎和腹泻呈下降趋势 ,早产、出生窒息、先天畸形呈上升趋势 ,其中先天畸形上升较明显。儿童死前均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 ,死前就医、死前明确诊断、死于医疗保健机构者均达 90 %以上。结论 厦门市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已达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诊治水平和服务水平是社会的需求 ,也是提高儿童生存水平的措施之一 ,全社会都应重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对农村居民中老年期慢性病患病的影响, 并检验童年期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最新调查和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共同访问的12 506名农村居民数据, 运用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倾向评分加权法、负二项回归模型和KHB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 相比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较好的农村居民, 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中老年农村居民患哮喘风险提高23.7%(OR=1.237, 95%CI:1.060~1.445), 患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16.4%(OR=1.164, 95%CI:1.006~1.347)、22.4%(OR=1.224, 95%CI:1.083~1.383)和19.6%(OR=1.196, 95%CI:1.103~1.296), 患血脂异常和心脏病的可能性上升了26.6%(OR=1.266, 95%CI:1.153~1.390)和13.6%(OR=1.136, 95%CI:1.031~1.253)。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中老年农村...  相似文献   
99.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long-run effects of major health improvements on income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isolate exogenous changes in health, the econometric model uses quasi-experimental varia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cross states over time. Based on data for the white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ausal link between health and income per person, and they provide novel evidence that health dynamics shape life-cycle incomes. Life-cycle income profiles slope more strongly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work life in 2000 than in 1960, indicating that age becomes a more prominent determinant of income dynamics over this period. The channels for this transformation include better health, high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changing labor supply.  相似文献   
100.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 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