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6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1835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05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72篇
综合类   872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88篇
  3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4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1.
目的 观察喉全切除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的效果。方法  1991年 10月~2 0 0 1年 5月对 79例T3、T4喉癌患者喉全切除术中行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 ,在食管前壁和气管后壁做一个长约 0 8~ 1 2cm发声口 ,同时保留环状软骨宽度 1 2cm ,长度 2 0cm做成软骨黏膜瓣防误咽檐 ,气管膜部向前外与皮肤缝合 ,做成防误咽斜度。结果  79例患者中有 71例患者获得良好发声 ,71例患者中有 6 5例防误咽成功 ,6例失败。 6 5例患者随访 1年以上 ,均无误呛。 79例患者术后T3、T4期 3年生存率分别是 6 6 7% (14 / 2 1)和 6 4 9% (2 4 / 37)。T3、T4期 5年生存率分别是 6 / 10和5 0 0 % (10 / 2 0 )。结论 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能有效地防止误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相应癌旁切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喉癌手术定界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对47例喉鳞状细胞癌、21例不同距离的相应癌旁组织、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47例喉癌组织中39例端粒酶呈阳性(83%),而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1例癌旁5 mm处的切缘组织中有6例端粒酶呈阳性(28.6%),但其活性水平均低于相应原发肿瘤组织.而10 mm处的切缘组织端粒酶均呈阴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端粒酶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在不同距离的癌旁切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喉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可能作为预测喉癌浸润性的指标.可望从分子水平评估喉癌手术的切缘状态,以期为指导喉癌手术分子定界提供客观而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了解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喉癌的表达情况 ,探讨两者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喉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47例喉癌和 2 2例正常喉组织中的EMMPRIN和MMP 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EMMPRIN和MMP 2在喉癌的阳性表达率 (分别为 87.2 %和 91.5 % )明显高于正常喉组织分别为 ( 9.1%和 18.2 % ) ,EMMPRIN和MMP 2的强阳性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EMM PRIN和MMP 2的表达一致率为 91.5 % ,Kappa值为 0 .614 ,两者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EMMPRIN和MMP 2在喉癌有阳性表达 ,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EMMPRIN与MMP 2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喉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 3蛋白在喉鳞癌、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在喉鳞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3 .7%、3 8.1%和0 ,三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与中、轻度增生、癌旁单纯增生和癌旁正常黏膜 p5 3阳性表达分别有显著性差异 ,表达率分别为 68.8%、2 1.4%、16.7%、8.3 %和 0 ;在肿瘤浸润的前沿部 p5 3阳性表达显著强于浅表部 (P <0 .0 5 ) ;且癌巢边缘 p5 3表达显著强于中央部 (P <0 .0 5 ) ;p5 3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结论 p5 3的过度表达可能为喉鳞癌的早期发生事件 ,癌旁组织中已发生p5 3基因突变的细胞可能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p5 3表达与喉鳞癌的浸润生长、分化及转移有关 ,为判断预后的 1个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喉鳞癌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和p5 3表达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CD34和p5 3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Envision方法 )对 5 4例喉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p5 3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取 10例声带息肉组织对照。结果  1.喉鳞癌组的MVD和 p5 3表达明显高于声带息肉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2 .p5 3表达与喉鳞癌临床分期 (TNM)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p5 3在Ⅰ~Ⅱ期肿瘤中表达率低于Ⅲ~Ⅳ期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p5 3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而 p5 3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3.喉鳞癌组织中MVD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5 ) ;而MVD与喉鳞癌临床分期 (TNM )和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4 .喉鳞癌组织中MVD与p5 3表达无关 (P >0 .0 5 )。 结论 MVD和 p5 3表达与喉鳞癌生长相关 ,两者可作为预测喉鳞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吸入肾上腺素对减轻新生儿机械通气拔管后喉水肿的疗效。方法88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拔管前1h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mg/kg,拔管后予以地塞米松2mg加生理盐水2ml,用6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h1次。治疗组45例,拔管后立即予以肾上腺素1mg加生理盐水2ml,用6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h1次,雾化4~5次后改用常规雾化吸入。两组均予以吸氧、吸痰、抗感染等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4%)(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对减轻新生儿机械通气拔管后喉水肿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γ—干扰素对喉癌细胞株HEP—2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克隆抗体Ki-67(抗PCNA),以链霉菌素-生物素技术(LSAB)检测喉癌细胞株HE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人重组γ-干扰素(rhu-IFN-γ)抑制PCNA表达(即抗增殖活性)强弱与其剂量有关;雌激素对rhu-IFN-γ抗增殖作用无影响。提示:rhu-IFN-γ对喉癌细胞株HEP-2有抗增殖作用,因而在喉癌的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98.
对44例喉鳞癌和16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探测其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DNA同源序列及LSAB免疫组化法探测其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喉癌与HPV16/18杂交阳性率为43.2%(19/44),声带息肉为12.5%(2/16)(P〈0.05)(2)喉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6.8%(25/44),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3)喉癌HPV16/18杂交及p53蛋白  相似文献   
99.
为确立一种原发喉室的跨声门癌,选择肿瘤主体以喉室为中心经全喉切除手术的标本50例,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观察。结果发现①跨声门癌的肿瘤原发部位在喉室,50例中有T23例。②肿瘤以深层浸润为主占90%(45/50),易侵及声门旁间隙(82%,41/50)和甲状软骨(64%,32/50),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符达48%(24/50)。结论:原发喉室的跨声门癌是声门上型癌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00.
p16与C—my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16和C-my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从p16和C-myc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例正常喉粘膜和47例喉鳞癌中p16和C-myc的表达。结果:6例正常喉粘膜组织中未发现p16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47例喉鳞癌中p16和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9%(23/47)和57.4%(27/47),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发生的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C-myc还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16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喉鳞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