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7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654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13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789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761篇
内科学   2275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265篇
外科学   1545篇
综合类   114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8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877篇
  4篇
中国医学   342篇
肿瘤学   32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9篇
  197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PCR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腹水中细菌DNA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健康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空肠-空肠吻合组;C组为空肠吻合口瘘组;D组为回肠-回肠吻合组;E组为回肠吻合口瘘组。采集手术前后外周血及术后腹水,抽提DNA, 比较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的PCR阳性率,并观察各组的病理学情况。结果:(1)C,E组术后外周血lacZ基因PCR阳性率与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E组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显著高于B,D组(P<0.05)。(2)C,E组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D组(P<0.05)。(3)C,E组腹水lacZ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C,E组腹水16SrRNA基因阳性率与外周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PCR检测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对空、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2)检测术后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关闭术的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对1983年~2006年间78例行结肠造口关闭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8.5h,平均2.4h。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结论造口关闭术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准备充分,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灯盏花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最佳吸收部位和探讨灯盏花素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研究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和肠壁通透性。结果 :在 5 0~ 40 0ug/ml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无高浓度饱和现象 ,P值基本保持不变 ;在pH 6 0至pH 7 4范围内吸收不受pH影响 ;在各肠段的百分吸收率和肠壁通透系数均无明显差异 ;促吸剂Tween 80和大豆磷脂对灯盏花素具有明显的促进吸收作用 ;吸收动力学参数为 :ka=0 0 163± 0 0 0 64min-1,ke=0 0 668± 0 0 15min-1。结论 :灯盏花素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提高药物溶解度和采用促吸方法提高通透性 ,将能有效地促进灯盏花素的吸收 ,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灯盏花素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 ,可以将灯盏花素研制成缓释片剂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选择性消化道去污(SDD)联合谷氨酰胺(Gln)对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30例,受体兔被随机均分为SDD组、SDD Gln组及对照组。SDD组给予含妥布霉素、多黏菌素E及制霉菌素的乳剂处理;SDD Gln组在SDD的基础上加以Gln;对照组仅建立移植模型。各组分时段抽取门静脉血,获取回肠组织标本及术后肺组织标本,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门静脉血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门静脉阻断15、30、45min及术后30h SDD Gln组回肠壁毛细血管混合切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和SDD组(P<0.05)。门静脉阻断前SDD Gln组回肠绒毛长度较对照组(P<0.05)和SDD组(P<0.05)长,在门静脉阻断45min时段对照组超过SDD Gln组(P<0.05)和SDD组(P<0.05),术后又回返至术前状态(P<0.05,P<0.01)。门静脉阻断45min和术后30h时段SDD Gln组及SDD组门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少于对照组(P<0.05,P<0.01)。SDD Gln组及SDD组术后肺部感染者也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Gln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营养作用,与SDD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门静脉阻断期间及术后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均为肿瘤切除后盆腔、腹腔接受放射治疗所致,从放疗结束到肠梗阻症状出现的时间为(11.9±22.6)个月。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方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灌肠、补液、对症等,对于有感染征象的患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及短路手术。2例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行有效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腹腔出血死亡,48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达94.1%。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肠管损伤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内疝性肠梗阻的原因、预防和诊治.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并发内疝性肠梗阻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iles术后并发内疝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6%(5/82),表现术后不同程度的腹胀,阵发性腹痛,呕吐,胃管引流液每天超过500 mL者,结肠造瘘口无排气排便;腹部轻压痛,肠鸣音活跃或亢进.腹部立、卧位X线片检查,均发现肠腔扩张、多个液平或孤立性肠袢扩张.5例均行剖腹探查而证实,疝内容物为回肠,其中行单纯粘连松解复位2例,部分回肠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再次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Miles术后内疝性肠梗阻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及时剖腹探查是处理的关键,其重点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47.
拮氟锐对大鼠肠道氟吸收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拮氟锐是由硼、微量元素和中药制成的抗氟药物。本文应用肠道原位灌流技术。观察了拮氟锐对大鼠肠道氟吸收的干预作用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透明:拮氟锐可促进肠道BF4的形成,使氟吸收量减少,血氟降低。同时,拮氟锐可拮抗氟所致的微量元素的降低。与硼锌组比较,拮氟锐的抗氟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寻求肠道G杆菌及弧菌快速鉴定的方法。方法:菌种经增菌及分离培养后,取菌落接种于综合生化培养基,并在综合生化培养基管口悬挂硫化氢和靛基质试纸条。同时以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作对照,置37℃培养18-24h。取综合生化管培养基,外加测试氧化酶,共获取11项生化指标。结果:对689株不同菌种与综合生化管培养基和常规双糖铁培养的测试结果,符合率为99.97%,(7577/7579)和99.79%(7563/7579)。结论:综合生化管是适合医疗卫生单位微生物实验室的一种快速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9.
粪便隐血试验是检测消化道微量出血的重要手段。本文用三种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定量试验(HQT)、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RPHA)和联苯胺试验(BT)对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隐血的检出用HQT和RPHA较BT更为特异和敏感。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2例肠梗阻和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出现暂时性高血糖症。该3例患者均无糖尿病史,因有重度失水,经大量补液纠正失水后血糖迅速恢复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作者认为非糖尿病患者可因重度失水而致应激性高血糖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