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2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532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278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2521篇
口腔科学   259篇
临床医学   1130篇
内科学   2400篇
皮肤病学   433篇
神经病学   688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科学   2840篇
综合类   213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24篇
眼科学   204篇
药学   1110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9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906篇
  2013年   868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920篇
  2009年   898篇
  2008年   866篇
  2007年   898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83篇
  2004年   787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白细胞介素-8(IL-8)作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促血管生成因子,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IL-8促进卵细胞的发育、成熟,诱发排卵;在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表达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参与胚泡着床和胚胎发育。本文综述IL-8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培养模型 ,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 MC)活化后培养上清IL 6、IL 1β、TNF α、IL 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 ;AnnexinV/PI双染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过敏性紫癜组PBMC体外刺激活化后IL 6、IL 1β、TNF α、IL 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34 7± 10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6± 0 9) %。②抗IL 6、IL 1β、TNF α单克隆抗体联合阻断可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2 2 6±5 9) % ,而抗IL 10单克隆抗体阻断则明显增加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5 6 9± 16 5 ) %。③于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培养上清加入外源性IL 10 ,可明显降低IL 6、IL 1β、I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并明显降低内皮细胞凋亡率 (11 8± 3 1) %。结论 IL 10作为机体炎症反应负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在过敏性紫癜炎症因子所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体外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全长nm23-H1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腩体法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结果:转染成功的QBC939细胞,其nm23-Hl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转染nm23-H1基因的胆管癌细胞体外浸润能力下降,穿越matrigel的细胞数明显低于亲本QBC939细胞,代表浸润能力的IV型胶原酶(MMP-9)分泌量下降。结论:nm23-Hl基因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体外浸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复制了莱姆病实验家兔模型,对血液生化23项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β-羟丁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胆固醇、尿素氮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葡萄糖、尿酸、磷随病情加重而减低。  相似文献   
15.
Unfractionated cytokines have been shown to induce in vitro proliferation of neonatal rat Schwann cells but the nature of the mitogen(s) is not known. A mixture of rabbit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recombinant interleukin-1α (IL-1α) and interleukin-1β (IL-1β) inhibited Schwann cell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unfractionated human cytokines whereas antibodies to interleukin-2 (IL-2) and control IgG did not. However, purified human IL-1 and recombinant human IL-1α or β did not induce Schwann cell proliferation on their own.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SCT表现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细胞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和其与S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 3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病例 ,观察其SCT表现特征 ,如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和强化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细胞癌细胞中 ,nm2 3 H1阳性 2 1例 ,阳性率为 5 8.3 % ,转移高危组 (子灶、门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 )nm2 3 H1基因的表达低于转移低危组 (P <0 .0 5 ) ;C erbB 2基因阳性 2 2例 ,阳性率为 71.1% ,C erbB 2基因的表达在中等大小肝癌组表达高于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的SCT表现与nm2 3 H1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Because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antibiotics could possibly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the systemic and local response to infection, knowledge of their intrinsic influence on the host's inflammatory response appears to be essential.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requent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β-lactams, quinolones gentamicin, vancomycin and metronidazole) on the in-vitro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and interleukin (IL)-6 production of isolated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NC), cultured with or without endotoxin,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effects obtained in a whole-blood assay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gentamicin, vancomycin, and metronidazole, a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the endotoxin-stimulated TNF-α production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NC) was found at therapeutic levels. Only ofloxacin showed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influence on the endotoxin-induced IL-6 production of PBMNC. In the whole-blood assay,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not detectable. None of the antibiotics showed cytotoxic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at present, the direct immunological effects of antibiotics should be interpreted carefully with regard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regardless of th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direct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different cell culture procedures should be used. Received: October 19, 2001 / Accepted: February 15, 2002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血肿局部炎症、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探讨CSDH的发病机制,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8例CSDH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及IL-6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VEGF浓度高于血清中。病例组血清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IL-6浓度高于血清中。CSDH患者血肿液VEGF、IL-6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局部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局部炎症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而参与CSDH发病机制。抗炎治疗、抑制VEG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5)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提取MDS患者CD34^ 细胞,以加IL-15组为实验组,不加IL-15组为对照组,进行液体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计算培养后细胞数和CFU—E、BFU—E、CFU—GM、CFU—GEMM等集落数,并用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培养细胞周期的变异情况。结果:11例MDS对象平均CD34^ 细胞比例、回收率、纯度和富集倍数均达要求,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CD34^ 细胞的增殖作用呈最佳浓度效应,最佳浓度为20μg/L,细胞增殖抑制最低峰值时间为8d。用0μg/L IL-15(对照组)和20μg/L IL-15(实验组)作用MDS CD34^ 细胞,计数显示培养细胞最大增殖倍数和集落形成比率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IL-15作用后各细胞周期G1、S、G2期比例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5对MDS CD34^ 细胞有促增殖效应,与其它造血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作用,对MDS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