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患者女,43岁。左小腿反复胀痛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胀痛,与行走无关,无夜间痛、无活动障碍,且反复发作。曾有左踝扭伤史。体检及专科检查未见异常。X线平片:左胫骨中段骨髓腔见长椭圆形稍低密度区,边缘锐利,未见硬化缘。CT检查:左胫骨中段骨髓腔见一3.0cm×1.5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光整,邻近骨皮质受压变薄,呈弧形压迹(图1)。MR检查:左胫骨中段骨髓腔内见1.2cm×1.2cm×3.5cm大小异常信号,T1WI呈与肌肉类似低信号(图2),T2WI呈明显高信号,其内见不规则线状低信号(图3),边界清楚;增强T1WI病变明显持续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02.
bFGF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 72例血管瘤和 2 0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的 b FGF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b FGF在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 ,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 (P<0 .0 1)。在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早期和退化完成期三者之间 ,b FGF的表达存在着差异。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程度越高 ,b FGF的表达越高 (P<0 .0 5 )。结论 b FGF与血管瘤的增殖和退化有关 ,与血管畸形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CEUS引导射频消融(RFA)联合瘤体内血液抽吸治疗肝血管瘤(HCH)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CEUS引导RFA联合瘤体内血液抽吸治疗的55例HCH患者(共77个病灶)的资料。治疗前均经常规超声及CEUS明确瘤体大小及血供情况,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常规超声及CEUS,计算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瘤体容积、瘤体缩小率及治疗后3个月瘤体血供完全消失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治疗时间(31.53±15.89)min,平均瘤体内血液抽吸量(135.36±68.13)ml。术中瘤体内血液抽吸量与治疗前瘤体容积呈正相关(r=0.722,P0.05)。55例HCH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9例(9/55,16.36%)发生轻微并发症。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瘤体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均0.05),平均瘤体缩小率分别为(48.76±32.58)%及(22.37±35.73)%。治疗后3个月瘤体血供完全消失率为96.10%(74/77)。结论 CEUS引导RFA联合瘤体内血液抽吸治疗HC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可能成为治疗HCH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缺氧在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24例增生期血管瘤和18例消退期血管瘤中缺氧染色阳性率,HIF-1α、HIF-3α、VEGF、Ki-67和细胞凋亡表达情况.结果 24例增生期血管瘤中缺氧染色阳性率为80%(19/24),HIF-1α阳性指数为(23.40±4.73)、HIF-3α为(7.90±2.15)、VEGF为(16.90±3.34)、Ki-67为(57.60±11.33)、细胞凋亡指数为(4.50±1.51);而消退期血管瘤中缺氧染色阳性率为90%(16/18),HIF-1α为(9.50±2.67)、HIF-3α为(19.80±2.43)、VEGF为(2.70±0.32)、Ki-67为(11.20±2.65)、细胞凋亡指数为(11.40±2.67).不同时期血管瘤表达的HIF-1α、HIF-3α、VEGF、Ki-67、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缺氧是血管瘤不同时期的普遍现象,但对增殖期血管瘤的作用是通过HIF-1α促进内皮细胞繁殖,而对消退期血管瘤是通过HIF-3α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经静脉声学造影增强后的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 对 43例肝血管瘤患者(共 5 2个瘤结节 )行经静脉声学造影检查 ,观察造影前后瘤结节内彩色血流信号变化。结果 造影增强后 ,瘤体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显著提高 ,由造影前的 5 5 .8%升高到 90 .4%。瘤体彩色血流信号呈细小点状者 9个 (占17.3 %) ,呈条带状者 2 0个 ( 3 8.4%) ,呈“半月状”者 13个 ( 2 5 .0 %) ,呈“弥漫状”者 5个 ( 9.6%) ,另 5个瘤体无彩色血流信号 ( 10 .6%) ;当增大造影剂剂量至 0 .0 15~ 0 .0 2ml/kg时 ,正常肝组织彩色血流信号增多 ,呈“火海征” ,而瘤体内仍无彩色血流 ,呈“孤岛征”。增强效果 :0级 5个 ,I级 2 9个 ,II级 18个。整个过程持续 2 5 0~ 2 90s ,平均 ( 2 61.6± 2 0 .2 )s。结论 经静脉声学造影能提高肝血管瘤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 ,并获得更为丰富的血流信息 ,这将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6.
Ultrasonographic patterns in hepatic hemangiom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wenty-one cases of hepatic hemangioma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und, and three main sonographic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In 14 cases hyperechoic focal areas were observed, in five cases larger hemangiomas exhibited a complex pattern, and in two cases hemangiomas appeared as rounded sonolucent areas with distal enhancement mimicking cysts. Hemangiomas may have significantly variabl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nly in cases of hyperechoic well-defined lesions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can a definite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be made.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蔓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部分肿物进行三维重建及拓宽视野成像。结果:本组1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蔓状血管瘤后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进一步证实。蔓状血管瘤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瘤体内部呈近似不均质无回声,无回声内可见不规则走行迂曲呈管状或呈条索状弱回声或高回声。CDFI血流丰富,呈五彩镶嵌状。三维成像及拓宽视野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瘤体的立体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超声及拓宽视野成像技术是二维超声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108.
患者女,65岁.以"左下腹疼痛1个月"为主诉就诊.查体:腹部平坦,上腹及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CT表现:左侧腹部胰体尾后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图1),大小约15.5 cm×14.6 cm×10.7 cm,形状不规则,境界清晰,有完整包膜,肿块密度不均匀,CT值22 HU,内见多分隔,分隔厚薄不均,中心处见一点状钙化.  相似文献   
109.
放射性核素磷近距离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培炎  李群  张伟光  杨小春  钱剑杨  张林 《新医学》2002,33(11):663-665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磷(32P)近距离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辐射损伤。方法:173例小儿皮肤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对照组81例,采用32P敷贴器以不同的剂量、不同的治疗疗程行近距离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辐射损伤。结果:32P敷贴器放射性面密度的估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为5.4%±0.9%;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32P治疗1个~4个疗程后病灶总治愈率均为100%;两组病例治疗后均出现皮肤辐射损伤,且与皮肤血管瘤病变的面积密切相关,治疗组的辐射损伤比对照组轻(P<0.05),皮肤血管瘤病变较厚者疗效较低,增加治疗疗程可提高疗效(P<0.05)。结论:多疗程、低剂量的32P近距离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可取得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旨在提高PS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2例2004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的CT资料与病理结果。结果本组女性38例(90.48%),男4例;发病年龄19-66岁,中位年龄46.6岁;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肺野内、中带居多(39例,92.86%);结节30例(71.43%),肿块12例;边界光滑31例,浅分叶9例,毛刺2例;钙化11例(26.19%),瘤体〉3cm发生率高(66.7%);31例增强扫描中,增强前密度不均匀8例(25.81%),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8例(61.29%),增强幅度1-64HU,均值(31.16±11.93)HU;瘤周磨玻璃密度11例,空气新月征6例。结论PSH好发于中老年女性,CT表现为位于肺野内、中带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不均匀显著强化,一些特殊征象如空气新月征、瘤周磨玻璃密度具有相对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