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323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94篇
  5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骶管封闭配合三维牵引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18例,随访3-18个月,优62例,占52%,良43例,占36%,差10例,占8%,无效3例,占2%,有效率88%。[结论]骶管封闭配合三维牵引目前是非手术疗法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安全,疗效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2.
徐鹏  王亚军 《河北医学》2007,13(8):942-94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50例,手术进腹前K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氯胺酮0.5mg/kg;F组静注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观察各组牵拉反应情况及用药后HR、SPO2、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抑制牵拉反应有效率K组96%,F组74%,K组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硬膜外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章明  祁兆建  王维佳 《中医正骨》2007,19(9):12-12,14
为观察全自动颈椎牵引器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该牵引器和普通四头带坐位牵引,牵引重量为5kg,牵引角度为前屈100,牵引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牵引2周。牵引前和牵引2周摄颈椎侧住片,量出C2—C7各椎间隙之间最大距离。两组比较,并对每组病人牵引前后进行症状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各椎间隙牵引前后的变化均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症状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全自动颈椎牵引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效果,疗效优于普通四头带牵引。  相似文献   
94.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我们自2002年至今,主要采用牵引加手法按摩,配合中药治疗,共收治本病34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Prognosis of contraversive pus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roke patients with ‘pusher syndrome’ actively push away from the non-hemiparetic side leading to a loss of postural balance and falling towards the paralysed side. The behaviour is due to an altered perception of the body's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gravity. Here, we studied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order. Twelve pusher patients first investigat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stroke were re-examined 6 months later. Pusher symptoms had nearly completely recovered. The aim for physio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contraversive pushing thus is to shorten the period of necessary treatment and enable earlier discharge from residential care. Received: 30 November 2001,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5 March 2002, Accepted: 18 March 2002  相似文献   
96.
最低装量检查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栋 《中国药房》2006,17(1):56-57
目的对原有最低装量检查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更符合一些特殊制剂的特殊要求。方法采用比重法、容量替代法、容量加和法,分别对溃疡糊、水晶膏、氧化锌搽剂进行最低装量检查。结果原先无法进行的最低装量检查有了可行的方法。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靠、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颈椎主动锻炼配合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推拿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并与牵引推拿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半年及1年随访复发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21 d模拟失重及间断性头高位45°对兔颈静脉及肠系膜静脉顺应性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 模拟失重组在21 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 对抗组在21 d模拟失重期间每日45°头高位倾斜2 h. 实验后测试离体颈静脉及肠系膜静脉的拉伸-载荷关系. 结果:在同等载荷情况下,模拟失重组颈静脉形变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小(P<0.05或P<0.01),肠系膜静脉均显著增大(P<0.01). 对抗组颈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形变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而较模拟失重组颈静脉形变显著增大(P<0.05或P<0.01),肠系膜静脉形变显著减小(P<0.05). 结论:21 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颈静脉顺应性显著减小,肠系膜静脉顺应性显著增加,每日2 h头高位45°可对抗21 d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兔颈静脉和肠系膜静脉顺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跟骨牵引复位辅助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0月~2 0 0 4年 4月 ,2 6例 3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 ,按Sander分型 ,Ⅱ型 5足 ,Ⅲ型 18足 ,Ⅳ型 7足 ,首先行跟骨持续有效牵引 ,手法复位 ,初步恢复足跟高度 ,宽度 ,足弓及Bohler角 ,纠正内、外翻畸形 7~ 10d后 ,切开复位内固定。 [结果 ]随诊 6~ 12月 ,平均 8个月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 ,优 15例 ,良 12例 ,可 2例 ,差 1例 ,优良率 90 %。无一例跟骨高度丢失、骨感染、切口感染和骨不连。 [结论 ]结合跟骨牵引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为早期辅助手术方法 ,可减少切开复位的困难 ,避免伤口并发症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0.
丙泊酚预防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牵拉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异丙酚静脉输注预防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异丙酚组)和B组(芬氟组),每组35例。A组患者在切皮前静注异丙酚1.5 mg/kg,再以4 mg(kg.h)静脉维持;B组在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μg/kg,氟哌啶0.05 mg/kg。记录患者术中HR、MAP、SpO2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A组内脏牵拉反应及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R和MAP无显著差异。B组SpO2在注药后5 min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能明显预防上腹部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